第四九六章 恶名不可加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个崩盘来的着实太过突然,不但让朝中上下措手不及,甚至是把所有人都打懵了。
武承嗣自知,当下是如临大敌之局。可是,连敌人是谁都不知道,这仗让他怎么打?
真真是,一拳打在空处,无从使力的感觉。
狄仁杰、岑长倩、豆卢钦望等一众良臣,亦是无措。
这种诡异之局,放眼古今前所未有,纵使他们有一身的治国本事,却是也无从下手。
局势是这样的:
今年各州物产大丰,丝盐也是增收,各条商路更是严阵以待、畅通无阻。
按说,当是史家歌功颂德、天官大谢神恩的大好年景。
可是,偏偏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州物货价格奇低,商贾破产倒闭亦层出不穷,可谓是一片萧条。
但,诡异的是,长安的情况正好相反:财货不通、物资匮乏,物价更是一天一个变化,看着就让人心惊。
在朝官的眼中,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发生的情况啊!
按说,商人逐利,粮货趋贵。
这就如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样,物货、粮米自然也是这个道理,必然会往贵的地方流动。
你要说,所有的地方都是物产太丰,致使物贱,导致流通不起来,这也说得过去。
但是,长安可不便宜啊!
那各地商人不应该是像苍蝇一般的蜂拥而至吗?为什么又会出现长安匮乏的情况呢?
要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利啊!
不用别的,只要往长安运几船粮食,依目前长安粮价,那都是十倍百倍之利。
就没人动心?
就没人运吗?
这已经完全违背了常理,也违背了认知。
......
————————
太极宫,两仪殿上。
此事之重,已经惊动了武则天。
此时,老太太眉头紧锁,双目无光。
“怎么会这样?这和....和九郎所言不太一样啊!?”
下首的上官婉儿不敢搭话,低首不言。
其实,上官婉儿近些天来,一直都是这个状态。
实在是....实在是太过突然了。
从前,她只当自己心仪了一位,未来天子视若亲弟的才子。
可是现在,才子却变成了未来的天子。而那一日,武则天在殿上对她说的那些,关于她和吴启关系的话,却是已经有了不同的意义。
这对上官婉儿来说,不可谓不震撼。
“婉儿?”
武则天疑问之声传来。
“啊?”上官婉儿一惊,赶紧收拾心神,“陛下有何吩咐?”
“......”老太太皱眉,她又怎看不出上官小婉近来的失常呢?
不过,武则天也是理解的,别说是上官小婉,就连她这个九五至尊,当第一次听到吴宁向她诉说真相之时,也是缓了好一阵子才恢复如常。
“朕说,如今天下之局非同小可,与九郎之前所料大有出入。”
“呃...”
上官婉儿愣了愣,转而明白武则天言下之意,“陛下是担心....担心武承嗣解不了当下之局?”
只见武则天点头,“连九郎都未有把握之事,那等庸才又怎么去解?”
上官婉儿迟疑了一下,劝慰道:“臣妾倒觉得,陛下不用过于忧心。不是还有狄阁老,还有岑相、卢相等良臣佐之吗?”
“况且,长宁郡王与子期必有应对之法的,陛下只管安心看着便是。”
“不对!”
哪成想,武则天缓缓摇头,“狄卿等人却有能事之贤,可是这次.....”
老太太别看深居两仪殿,不理朝事,可是外面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老太太的眼睛。、
如今因为吴宁的几道谏言与常理相悖,又是鼓励屯货,又是什么的,使得狄仁杰倒是和武承嗣站到了一边。
老太太就怕,到了这个时候,他们还不知悔悟,继续与吴宁做对,那可就真的坏了大事了。
“不行!!”武则天猛然坐起,眼神灼灼。
“事到如今,朕不能坐视不理....宣!!”
“宣武承嗣觐见!!”
“陛下!!”上官婉儿大惊,“陛下不可啊!若现在陛下重拾朝政,那岂不是前功尽弃?”
武则天听罢,却是不为所动,她现在确实不适合出来住持大局,但是......
老太太神态自若,“放心,朕自有分寸!”
说完,武则天又陷入了深思。
直到此刻,她依旧不明白,局势为何如此不堪?
之前,吴宁可不是这么说的啊?
吴宁向她保证过,起码巴蜀、襄州等几个大周重镇,他还是能保住的。
可现在呢?好像这几个地方也沦陷了...
到底是哪出了问题呢?
.....
——————————
好吧,吴老九现在也在问,到底是哪出了问题?
怎么益州、襄州等地有李客、秦文远等人坐镇,也会像其它州府一样崩盘了?
“李客他们在搞什么?”
吴宁几近暴走。
原本在他的料想之中,保住益州、襄州、巴州几个经济重镇,就算救不了全局,但起码还能保住一丝元气。在这场大荒过后,也能起到引领的作用,帮助天下复苏。
但是现在,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连这几州也崩了。
难道......李客他们也怕了?怕赔钱?怕输了老本?没敢全力囤货?
“老十,派人去催下李客他们!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惜财,一定要帮大周把这个局势稳一稳!”
“哦。”吴老十应了一声,“行,我这就给他们几个去信,九哥放心!”
......
等从吴宁那里出来,吴老八等人心里没底。
“老十,咱们这回是不是太过冒失了?”
不让李客他们囤货的令,是吴老十和几兄弟下的,等于是变向坏了吴宁的好事。
吴老八有点心荒,现在这个局势,加上吴宁那份从未出现过的焦躁,让兄弟几个都看出来非比寻常。
“要不,咱们还是别添乱了吧?”
“别添乱?”吴启一改在吴宁面前的顺从,“老八....”
“你知道,李客、孟老丈,包括九哥的老丈人秦文远,为什么会听我的,不去囤货吗?”
“为什么?”
“因为他们惜的不是财,惜的是九哥!!”
吴启眼神犀利,“他们之所以听我的,那是因为他们很清楚,一但他们动手囤货,那就算将来朝堂上证明他吴宁说的是对的,应该让商人囤货。”
“可是,黄泥掉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
“他伙同商人谋利的事实已成,就算他说的对,做的也好,那也没人会认为他是为了大周,只会被人认为是贪利,是为了一己之私而为之!”

“这个千古恶名,也就做实了。”
吴启神情凝重,“李客他们之所以听我的,是因为他们知道这一点。”
“而九哥,也绝对不能背上这个恶名!”
“为什么?”吴老八有点不明白,“依老九的性子,他是不在乎这些的。”
“不行!”吴老十吐出两个字,“他想不在乎都不行!!”
后面的话,吴启没说。
吴老九不能再背这个恶名,因为....他得走的更远。
就算他自己不想,吴启这个当弟弟的也要推着他走的更远。
那才是吴宁应得的。
......
——————————————
另一边,武则天一改休政之态,召见了武承嗣。
一听老太太召见,把武承嗣苦胆没吓出来。还以为老太太嫌恶他这个太子办事不利,要再临朝政呢!
那到时候,他不就危险了?
弄的差点就再来一次兵柬皇城,保住尊位。
可是,思前想后,没敢!
颤颤巍巍来到了两仪殿,一看,老太太正半躺在榻上,好像没什么生气的模样,这让武承嗣心下稍安。
“侄臣见过姑母,陛下万福金安!”
武则天抬了抬眼皮,也不应他的礼,道:“宫中憋闷,叫你来说说话,俗礼...免了吧!”
给上官婉儿递了个眼色,命人与武承嗣备坐。
待武承嗣坐下之后,老太太还真就一副话家常的架势,聊起了家常理短。
武承嗣虽说渐渐松弛,可是他也不傻,亦知以老太太的性子,才没那个闲工夫和他话什么家常呢,定是有什么目的。
只不过,到现在,他还不知道老太太的意图,也只能顺着武则天的话头儿,问什么就答什么。
姑侄二人就这么各揣心事聊了半天,最后无可避免的,自然就聊到了天下局势,还有近期的异象上面。
武承嗣不容有疑,也是把当下危局与老太太细细分说。
而武则天呢,见火候差不多了,终于问出一句,“那....承嗣可有应对之法?”
“......”
武承嗣一愣,半晌无言,这才算明白了老太太叫他来是干什么。
原来是关心当下时局。
好吧,这里面武则天可以说是绕了一个大圈子。
但也正是这个圈子绕下来,得到的却是两个结果。
如果老太太一上来直接就问当下时局,还有武承嗣的应对。
那武承嗣是个什么心理?必成惊弓之鸟,心里更是不知道会怎么揣测这场会面。
毕竟姑侄二人关系微妙,由不得武承嗣不往别的地方想。
可是,绕了一圈,为什么武承嗣就不会瞎想呢?
因为绕的这一圈,等于是武则天隐晦了表达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她很顾忌武承嗣的感受,甚至表现的怕武承嗣误会。
这一点很重要,这是姑侄二人进行接下来对话的基础所在。
如此一来,那之前绕的那一圈,就没有一句是废话了。
而武承嗣呢?不但没有因为老太太问了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来多想,反而大为感动。
姑母这是既担心朝局,又怕她这个退居深宫的女皇参与朝政,让他这个做太子的为难。
他能不感动吗?
自然是之前的疑心也都放了下来,急忙起身,恭敬一礼,“侄臣......无能!”
这就是老太太的高明之处了,同样的疑问,换一种不同的说法,那结果也就不同了。
只见武则天向武承嗣摆了摆手,“怎么就无能了?”
“连狄仁杰、卢嵩之这些治世之臣都无能为力,承嗣无可应对,也属正常。”
武承嗣听完,心中甚至升出一丝惭愧。“谢陛下体恤....”
武则天不答,紧皱眉头,“此灾,不一般啊!”
“确是不一般。”武承嗣应着,“至今,朝堂上下径无人能解,甚至是何成因亦不得知。”
“之前,长宁郡王倒是张罗了一段时日。只是,其法甚烈,不堪一用。”
“加上,时局愈加恶化,长宁郡王也不言声了。”
“前几日,侄臣还与其弟穆子期谈过此事。可是,子期也不知是何因由,只说待其兄再观望一二,方有定论。”
“嗯?”武则天一愣。
这倒是让她有些意外,她是知道吴宁是明白其中症结所在的。
这个时候也不应该藏私,怎么还不说呢?
老太太当然不知道,都是她那个宝贝儿子在从中作梗。
......
话到这一步,武则天说什么都已经是顺理成章了。
“承嗣啊!”老太太坐直身子,“今时不同往日,一个不慎,大周顷刻覆亡。”
“若你....若你不得其法,介不介意朕....出来帮帮你?”
“啊!?”武承嗣大愣,呆呆地看着武则天。
不是为什么老太太要出来住持大局让他有点心慌,而是....
武老太太什么时候把自己的身段放得这么低过?
转而一想,自然也就归结到顾忌他的感受上面。
加之当下,他武承嗣确实没有这个能力住持大局,立时便是拜倒在地,“请姑母临朝!救天下于危难!”
武则天闻罢,又是一摆手,“临朝就不用了!”
“太子换了皇帝,皇帝又换了太子,反反复复的,于朝纲不利。”
“你把三省六部的首官叫到两仪殿来,咱们一块商量商量,看看有没有进展便是。”
话说的这么敞亮,事儿办的这么利索,武承嗣哪有不从之理,赶紧去叫狄仁杰等人两仪殿来议事。
临走之前,似有所想,“呃...这个......穆子究...就不叫来了吧?”
武则天一皱眉,“为何?”
“陛下不知,长宁郡王因为包庇其丈人囤积居奇之论,与朝中各部官员不算和睦。”
“侄臣怕他来了,与群臣不睦!”
“......”
老太太暗翻了一个白眼儿,心说,不叫吴宁来,老娘和你们一帮棒槌议个什么政?
她之所以多此一举,就是为了把朝中大臣叫到这儿来,让吴宁、吴启两个人出彩,为他们平定这个乱局铺平道路。
其实,老太太就是怕吴老九和吴老十搞不定朝里这些老油条,为他们两个保驾护航的。
还真以为老太太稀罕他武承嗣,帮他解局啊!
“不行!子究、子期乃是大才,要听听他们的意见的。”
“好吧....”武承嗣只得从命。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