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四 分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中学,第二十中学,第二十四中学的带队老师和同学回校后,向校长汇报了竞赛经过,并郑局长的话,拿出奖旗交给校长。校长非常高兴。因为他们中学每一年参加各科竞赛,常常空手回校。这次能夺得一个学科三等奖就已非常高兴,何况教育局还给他们单位一面奖旗!心中一高兴,便也举行小宴,庆贺一番……
……
第二天早晨上课时,方玉柳、郑文顺来到教室,同学们已知道班长要开会了。因为方玉柳、郑文顺都到教室,那班长就要开会,方玉柳、郑文顺站在左右听着。每一次班长开会都是这样。
果然王行义走出座位,到了前面的教桌边说:“同学们,今天开这个会议是分科的事。高中二年就要分科,理科和文科。理科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文科是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这分科是同学们自己的选择,物理、化学、生物好的同学应该读理科。政治、历史、地理好的同学应该读文科。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考虑,报上名来。”
“那么,班长要读文科,或理科?”几个同学问。
“我还没有决定要读哪一科?”王行义回答。
几个同学说:“班长沒有决定,那我们怎么决定呢?”
“这读理科或文科是同学们自己决定。”王行义说:“我是沒有权利干涉的。”
“我们要跟着班长,班长读什么科,我们也读什么科。”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
“怎么能这么说?”王行义说:“咱们班中有许多同学物理、化学、生物读得好,有许多同学政治、历史、地理读得好,如果我读文科,而物理、化学、生物好的同学却去读政治、历史、地理,这不是舍自己所长而去读所短吗?假如我读理科,而政治、历史、地理好的同学却去读物理、化学、生物,这怎么行呢?同学们应该为自己的前途着想,不要意气用事,误了大事。”
许多同学一齐说:“我们如果离开了班长,就失去帮助,那就更没有希望能考上大学,所以只能跟着班长,前途还有一丝光明,否则,就什么也不要去想了。”
“怎么能这样?这是有关前途的大事,不是开玩笑的,望同学们三思而行。”王行义正色地说:“如果不考虑清楚,铸成大错,将悔之无及。”
“我们考虑好了,班长读理科,我们也读理科。班长读文科,我们也读文科。”又有许多同学异口同声地说。
王行义只得苦笑地问方玉柳、郑文顺:“方老师、郑老师,您们看要怎么办?”
方玉柳、郑文顺听了同学们的话心中暗喜。认为全班同学都要跟王行义,在王行义二年帮助下,一定会多考上几名大学生,AA中学、AA中心小学的名誉更好。全班同学都是他们从小学一年拉到高中二年,若然插班,他们只能教一个班,另一个班就无法兼顾了。方玉柳佯以苦笑说:“这是各个同学的自己选择,当老师的又有什么办法呢?”
“既然这样,那好吧!你们一个理科代表,一个文科代表出来各做一个阄,一个写上理科,一个写上文科,我来拈阄。如果拈上理科,我就读理科,拈上文科,我就读文科。这样最公平,同学们认为怎么样?”
“好呀!班长这是站在不偏不倚的立场上,班长如果拈上理科,我们全班读理科,若然班长拈上文科,我们全班都读文科。”全班同学又异口同声地说。
郑文顺说:“读书王,这不是开玩笑,读文科、理科是同学们自己决定,怎么能用拈阄来决定?我与方老师从当学生至今,从来没有听人们说选择读文科、理科采用拈阄来决定。”
“但同学们众口一词地说要跟着我,我读什么科,他们也读什么科!那么,如果不采用拈阄的办法来决定,有的同学就不服。比喻说,我决定读理科,那么,文科好的同学就有意见。我决定读文科,文科不好的同学也有意见,只好这样做才公平合理嘛!”
“那你自己有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所长所短吗?”方玉柳问。
王行义说:“我这次参加各科竞赛受奖后问局长,我要读哪一科?局长说:反正你理科可以读,文科也可以读。我自己认为反正都一样,读文科好,读理科也好。现在关键是同学们的问题,等拈阄后,我再劝同学们吧!”
“既然你自己这么说,我们也沒有办法。”郑文顺说。
两个做阄的同学把阄放在一起,让王行义拈。王行义闭上眼睛,伸手拈了一个,睁开眼睛,摊开一看,见写着‘理科’。王行义把那一个摊开,上面写着‘文科’,知道两个同学沒有作弊。便说:“既然拈上理科,就读理科吧!那平时文科好,理科不好的同学,我认为还是去读文科,不要一时意气用事,到时候噬脐莫及,给自己造成终天之恨。望这些同学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谁知这些同学却斩钉截铁地说:“我们早就决定要跟班长一起,即使弃自己所长取自己所短,也胜如没有班长的帮助而考上大学更加无望。只要我们勤奋学习,又有班长的帮助,我们就有信心,。只是又使班长辛苦一点了。”
“我的辛苦倒是无所谓,只是怕同学们考不上大学,那就糟糕了。”王行义一叹说。
几个同学异口同声地说:“各所中学学校或多或少都有考不上大学的学生,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蒙班长看得起我们,常常帮助我们,一直帮助到现在,知道班长对我们费尽心机,我们都记着班长的恩德,我们只要勤奋学习,不知道的请教班长,如果考不上大学,那也是没有办法的。班长放心,我们决不会怪你,怨你。若然去读文科,我们不知道的要问谁呢?能进步吗?所以,班长就不必再说了。”
“咳!”王行义长叹一声说:“你们这些干部要读什么科?”
叶仁吉斩钉截铁地说:“班长读什么科,我也读什么科,永远跟着班长。”
文敏笑着说:“我决不会离开班长的,班长读理科,我也读理科。”
郁香英含笑说:“班长读理科,我也读理科,我永远跟着班长。”
王秋平一笑说:“平时跟班长学习惯了,离开班长,总觉得会失去什么似的,我永远跟着班长,班长读理科,我也读理科。”
其他干部一齐说:“我们跟着班长读理科。”
王行义见事已如此,问:“方老师、郑老师,您们看要怎么办呢?”
“这还能怎么办?”郑文顺一笑说:“全班同学都要跟你一起学习,我们也有什么办法呢?总不能逼文科好的同学去读文科嘛!”

“那这第一班的同学都是读理科了。”方玉柳说:“我们去向校长汇报。”
……
邱峻山听了方玉柳、郑文顺的话后,皱起眉头说:“刚才第二班的老师来汇报说全班同学四十名读文科,二十名读理科。本想第一班的同学读理科是多一些,按平时成绩理科好的同学有四十名,文科好的有二十名,两个班的文科、理科相调,就好了。谁知这第一班的同学都要跟着王行义,那么,第二班的同学要怎么办呢?”
“这事你打电话问教育局局长要怎样处理!”方玉柳建议说:“局长一定会把镇里中学与AA中学的学生进行文科与理科调换,不然的话,四十名读文科的同学与二十名读理科的同学都不成一个班。”
“说得对!”邱峻山说:“这老师调来调去也挺麻烦的。”
于是,邱峻山向教育局打电话,请示局长说:“局长好!我是邱峻山,AA中学第一班的同学都要跟读书王读理科,AA中学第二班的同学有四十名读文科,二十名读理科,具体要怎么办?请局长示下。”
“哦!读书王要读理科!”郑局长笑着问。
“对呀!”邱峻山说:“第一班的同学都要跟着读书王,读书王没办法,为了公平起见,采取拈阄的方法,读书王拈上理科,全班同学也就跟着读理科了。”
郑局长诧异地问:“什么?以拈阄来决定读什么科?真是胡闹,把自己的前程当儿戏!真是前所未有的破天荒,传出去的话,必被人们笑谈议论。”
“对!”邱峻山说:“读书王是拈上理科读理科的。”
郑局长长叹一声说:“既然这事已成定局,那也好!反正读书王读什么科都一样,不但你我都不知道读书王理科好或文科好。即连读书王自己也不知道文科好或理科好。前天各科竞赛后,读书王问我要读什么科?我说,你反正理科好,文科也好,自己斟酌吧!既然这样,我就从贵镇抽出读文科的学生二十名,读理科的学生四十名,给AA中学加上一个班!你看怎么样?”
邱峻山害怕抽调的学生资质基础不好,会影响AA中学的名誉。便说:“目前AA中学领导机构没有完整,不如先抽二十名读文科的学生过来,我校这二十名读理科的学生就到镇中学读书吧!”
郑局长知道邱峻山的心思,一笑说:“等到读书王这一届高考后,贵校领导机构也许会完整,目前多努力吧!”
“是!局长!”邱峻山应着,他也不知道郑局长要怎样安排,只得待后再说。
……
郑局长知道AA中心小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按这几年的教学质量来说是很好的,所以,上初中、高中基础好,几年各科竞赛,都被AA中学夺了全县第一名。而小学毕业考王行义、王行明都考上全县第一名,每一届都有几个学生考上县第一中学。他认为王行义的这个班,再二年就要高考了,而这个班的文敏、叶仁吉、郁香英、王秋平都会考上大学,听前天王行义的语言表演说如果全班有一半同学考上大学,拿着大学学校录取单拜见老师时……这说明AA中学高中二年级第一班的同学在王行义的目光看来已有一半会考上大学,王行义决不会信口雌黄。如果AA中学高中二年级第一班真有一半同学考上大学,那么,AA中学名声大振,镇里的同学都会想去AA中学读书。AA中学就成了一所足可与县重点中学分庭抗礼的中学。所以,他想把镇中学抽出高中二年级一个班的学生,分为文科二十名,理科四十名到AA中学与高中二年级第二班的学生合班,使AA中学成了高中二年三个班,可是邱峻山婉言谢绝,这邱峻山一定考虑到抽的学生资质不好,基础太差,会影响AA中学的名誉,这点顾虑也是正确的。况且那BB中心小学毕业过来的学生在AA中学读书成绩非常差,把邱峻山气得半死,屡次到局里说这件事。AA中学教高中二年级第二班的老师个个都垂头丧气,几年间的奖金合起来还不如AA中学教高中二年级第一班每一个老师的半年奖金。所以,教高中二年级第一班的老师喜笑颜开,教高中二年级第二班的老师愁眉锁眼。他想调教AA中学高中二年级的地理教师黄继生,政治教师李向上,历史教师谢去中调去教AA中学的初中一年级第一班的学生,教高中二年级第二班的物理、化学教师教AA中学初中一年级第二班的学生。便给AA中学校长邱峻山打电话,告诉这件事。为了不增加邱峻山的思想负担,便打电话给镇中学校长,指令抽出二十名读文科的学生到AA中学高中二年级第二班合班,AA中学高中二年级第二班的二十名读理科的学生到镇中学读书……
……
高中、初中的教师安排好后,邱峻山拼死抓紧AA中心小学的教学,他认为这AA中心小学是AA中学的根本,如果想以BB中心小学毕业过来的学生想要巩固AA中学的荣誉那是没有指望的,只能靠自己一手领导的AA中心小学。如今,从AA中心小学毕业的学生在AA中学继续读书的这几届来看,AA中学目前的荣誉正是从AA中心小学的王行义这一班同学带来的,接下是李千秋……王行明等……所以追本穷源乃是AA中心小学从他十多年来吸取教学经验刻意培养的方法乃是注意发现人才,即使无中取有,也得刻意培养,这样一来,才能保住学校荣誉。他对老师要求非常严格,对每一个班的一年级期中考的选拔班委都要亲自去参加,看老师们有没有认真,细致地任命班委,有沒有受某个学生家长的人情委托?他非常爱惜人才,注意人才,选拔人才当班委,刻意地培养,对读书好的同学非常疼爱,常常跟同学说说笑笑,使同学们感到他和蔼可亲。特别是王行义,邱峻山叫王行义为小行义,王行义就叫邱峻山大校长。他叫王行义读书王,王行义就叫他邱校长。这一方面AA中心小学全校教师把挽回学校名誉寄托在王行义的身上,另一方面也是王行义很尊重各位老师,所以,老师们对王行义都舍不得骂,见到王行义都是笑脸相迎。邱峻山当然也是如此。现在,AA中心小学名誉已好了起来,名声大了起来,AA中学也是如此。接下,关键的是王行义能考上清华大学或BJ大学的问题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