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十三 请帖 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允文到王行义房间,见众人在喝茶,含笑说:“吴申、翠花、行义、红梅,下楼吃饭。”
吴申说:“我与翠花、行义在城里吃过了,红梅下去吃饭吧!”
吴红梅点了点头说:“既然这样,那我就下去吃饭了。”
说完,与王允文到电梯边,坐电梯下楼。
赵玉珠笑着说:“红梅,我先吃了!”
吴红梅点头一笑说:“妈妈,您就不能在城里吃了小点回家?这么省吃俭用!”
赵玉珠不等人齐一起吃而先吃,乃是习以为常。因为赵玉珠非常勤劳,就是不种稻,没有种菜,也要去各座楼房各间通风,打扫卫生,晚上关闭门窗,白天打开窗户通风透气。这么多房间,也够她累了。王行义再三劝说,赵玉珠不听。若让赵玉珠自己知道饿了,那是非常饿了,回到厨房就忍耐不住先吃。家中有许多果品、糕饼,她有时吃,有时舍不得吃。吴红梅也劝过赵玉珠,赵玉珠口里答应,之后又去搞卫生了,一家人一点办法都没有。王行义决定要雇用两个女工专门打扫卫生。
王行莉给王允文、吴红梅盛了饭,然后自己也盛了饭,一边吃,一边说:“妈妈一向都是这样,这样经年累月的劳累,和挨饿,会饿坏身体的。”说完,流下泪来。
赵玉珠是非常疼爱王行莉,见王行莉因她饿肚子而流泪,非常感动。忙说:“我听乖小女儿的话,下次决不饿肚子,好吗?”
王行莉流着泪说:“妈妈口是心非,说话非常不算数,我不信。”
“这一次一定说话算数,乖小女儿别哭了!”赵玉珠说完,掏出小手巾给王行莉擦泪,并且再以保证不饿肚子,不再操劳。王行莉才破涕为笑,说:“下次妈妈再饿肚子,再那么操劳,我就哭三天三夜。”
“好吧!好吧!我听乖小女儿的话。”赵玉珠赔着笑脸说。
吴红梅说:“妈妈是我们的大人,大人是说话算数的,若然说话不算数,上梁不正下梁歪,我以后说话也不算数。您的小孙出生后,我就教育您的孙,要向奶奶学习,说话不要算数,应该口是心非,不必守什么诺言。”
赵玉珠勃然变色说:“怎么能这般教育我的孙?你与行义、行明、行莉用脑力劳动,我是体力劳动,因为我不会那样赚钱嘛!从今以后我一天只干二个小时左右。你看,那是几千万元钱建的产业,不好好管理,怎么行呢?”
王允文说:“那是几百间房子,管理得了吗?”
赵玉珠很不高兴地说:“即使管理不了,但也要管理,能管理多少算多少,总比没有管理好。像你这么懒,什么事也干不成。”
王允文听了,不敢吱声。
王行莉说:“爸爸说的也是正确的,那么多房间,是没有办法管理的,只要把玻璃拉开一二寸就可以,有下雨的时候关闭,没有下雨就放着。有的人在外面搞生意,几年没有回家,房子日夜关闭,回家的时候打开门窗,清洗擦拭了就可以住了。咱们还没有正式开业,这房子就只能这样管理。妈妈如果天天这么干,不但很累,而且也没有办法真正管理好。就先放着不管,待哥哥结婚后,雇用两个女工专门管好了。何况妈妈这几天要把精力放在主持哥哥大嫂的婚礼上!我求妈妈了。”
赵玉珠笑容满面地说:“乖小女儿说得对!咱们去楼上跟伯父伯母,和你哥哥商议放请帖的事吧!”
“是!妈妈!”王行莉说完,去洗了碗,关上大厅大门,就一起去楼上……
……
王行义正与吴申、李翠花讲他自己赚钱的事,他只是讲联系卖方即厂家,联系买方即顾客,从中赚介绍费而已。由于从读大学时就研究这件事,进入读研究生才初步研究成功。读研究生这三年中没有赚什么钱,后来顾客多了,才赚上一点钱……
吴申、李翠花当然不知道这种赚钱的奥秘,只认为王行义这种赚钱很容易,已经赚了很多钱,产业的投资已有四五千万元,一千万元聘金,其他开支什么的还不算在内,赵玉珠手里有多少钱,红梅手里有多少钱?他不知道。他不但为自己有这么一个好女婿而高兴,而且也为红梅有这样一个丈夫而高兴。
王行义说完,又叫吴申、李翠花保守这个家庭秘密,说他研究这事尚未完善,万一人们知道这件事,而只顾自己发财,专卖假货,以假乱真,危害社会不浅,应该研究出怎样才能控制、杜绝这事的发生。在研究未成功之前,是不能公开的。
吴申、李翠花认为王行义说得对,表示一定要守口如瓶,即对自己的儿子吴立豪,及女儿吴红玉也不会说。
这时,赵玉珠、王允文、王行莉、吴红梅走了进来。赵玉珠一笑说:“吴申、翠花,行义与红梅成婚之日是下个星期六,即七月十二,现在是谈放请帖的事。”
吴申笑容满面地说:“这真是太好了!至于放请帖之事,我不知道,因为我不认识你家的亲戚。”
王行义说:“这放请帖的事由二妹、三妹去完成,开车去。待我与三妹填好请帖,明天就叫她们去放。”
王行莉说:“叫二姐去放请帖,还不知道她的领导肯不肯让她请假?我认为还是让我一个人去比较好。”
“先填好请帖,待行明晚上回家跟她说,若然领导不让她请假,也就算了。”赵玉珠接着说:“那我就与乖小女儿去放请帖好了”
王行义点了点头,与王行莉开始填请帖。
这时,电话铃响了,王行莉自小勤快,就跑去接电话。电话中是郑文杰的声音:
“喂!您好!请问您是谁?”
王行莉问:“文杰,有事吗?”
“哦!是王行莉小姐!王行莉小姐好!我想明天去你家,拜见伯父、伯母、读书王哥哥、吴红梅大嫂、王行明小姐、王行莉小姐。”
王行莉有点不耐烦地说:“这几天我一家都很忙,我爸爸妈妈都在筹备我哥哥和大嫂的婚事,我与二姐要去放请帖,没有时间接待。你如果想来我家,待我哥哥大嫂完婚后来吧!”
“哦!这太好了!读书王哥哥要结婚了,日子定在什么时候呢?”
王行莉生气地说:“定在下个星期六,七月十二日,你难道要来喝我哥哥的喜酒妈?”
“我一定要去喝读书王哥哥的喜酒。”
王行莉说:“我是不会去放请帖的,你若不请自来,岂不有失身份?”
“没关系!不管怎么样,我一定要去。”
王行莉不高兴地说:“你这么固执,不听我的话,你上门来,我不接待,你岂不失去面子!”

“读书王哥哥大喜之日,我没有去喝喜酒,人们必然议论,说我口是心非,口里说敬重读书王哥哥,却连喜酒都不去喝,那就更失去面子了。”
赵玉珠在旁边听王行莉接电话的对答之言,已知道是郑文杰打来的电话,郑文杰多年来在寒假、暑假一年两次上门拜访,她虽然知道郑文杰是借拜访她与王允文、王行义,目的是想亲近王行莉,这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做法,她心知肚明。她也感郑文杰对王行莉一片痴情,自从前次郑文杰与王行莉在台上比试后,郑文杰已向她一家赔礼道歉,并且冰释前嫌,两家把存在心中不愉快的事抛到九霄云外。她对郑文杰频频来家的诚意和郑文杰对王行莉的痴情有点感动,对待郑文杰的态度已经改观,郑文杰虽然容貌不怎么样,但还可以,毕竟是考上全省第一名,清华大学深造,又考上研究生的高才生。若然王行莉配给郑文杰,人们也不会议论。她也劝过王行莉将就。
而王行莉当然也被郑文杰的一片痴情所感动。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她与郑文杰虽然不是同一个班,但郑文杰却常常在星期六下午或星期日来请她去吃饭、去玩。后来她在搞‘网上购物’,郑文杰找不到,常常怏怏而回。之后,问王行莉考研究生要报考什么?王行莉说了。郑文杰就报考与王行莉同样的学科。后来二人都考上研究生,却又非常凑巧地被安排同一个班,这使郑文杰非常高兴,常常与王行莉一起,形影不离。王行莉骂,郑文杰就笑,王行莉也没有办法。
所谓日久生情,因情生爱,王行莉终于被郑文杰痴情所感动,心中已经对郑文杰的爱已有几分了。只是她知道郑文杰爱上她,但却不知道自己也爱上郑文杰。
赵玉珠是知道王行莉已经爱上郑文杰,只是王行莉心中只有几分,根本不知道自己爱上郑文杰。郑文杰若然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王行莉所责,真的舍去王行莉去另择对象,王行莉即使不会伤心欲绝,但也必然伤心流泪。她这时听王行莉对郑文杰讲这样的话,恐怕引起郑文杰的恼怒,忙向前抢了电话筒对郑文杰说:“文杰,行义在七月十二日举行婚礼,你若然真要来喝喜酒,我是非常欢迎的。明天或后天,我叫行莉给你妈妈一张请帖,以朋友的名义相称,你就代表你妈妈来吧!”
“如果我妈妈也要来,那要怎么办?”
“那我更加高兴呢。”
“多谢伯母!伯母!行莉小姐,再见!”
“再见!”赵玉珠放下电话筒。对王行莉说:“郑文杰要来参加你哥哥的婚礼,你为什么讲那么不好听的话?”
“郑文杰醉翁之意不在酒。”王行莉气恼地说:“我在读研究生时,在同一个班。在吃饭的时候,他常常要坐与我同桌,先不买菜,我买回来时,他就先动筷子把我的菜先吃几口,然后去买菜。我买的是中级的菜,他买的是高级的菜。他买回来时就笑着说,王行莉小姐,尝尝我买的菜。我的菜被他吃了几大口,不够了,就索性吃他的菜。这还不算,同学们议论说我与他谈恋爱了,他喜笑颜开,我却闷着一肚子气。他还常常邀请我去吃饭,我拒绝时,他总是纠缠不休,没办法只好去了。吃了几次后,我想,礼尚往来,他三请我应该一还,只好请他一次。可是他下次又这样,我知道这是他的阴谋诡计,但是没有办法嘛!他脸皮这么厚,没完没了的纠缠,我骂他,他一点也不生气,却很高兴让我骂,我这样的骂,后来觉得没有味道,就不骂了。”
赵玉珠心里暗笑,据王行莉这么说,很明显也有爱上郑文杰几分,只是王行莉自己尚不明白而已。若然王行莉没有爱上郑文杰几分,那郑文杰再请王行莉去吃饭,王行莉也不会去。王行莉买的菜,郑文杰也绝不敢去吃,即使吃了,王行莉也不会去吃还郑文杰的菜,那么,郑文杰就自觉没趣了。便一笑说:“郑文杰对你一片痴情,六年时间一直爱着你,没有变心。若然你一而再再而三地责骂他,他一怒之下,移情别爱,那你会后悔一辈子。到时候别怪我没有给你提醒。因为我知道你也爱上郑文杰几分,一定要把握住。”
“妈妈!我没有呢!”王行莉否认说。
“我不跟你争论了,你心里明白。”赵玉珠调转话题说:“给二姐打电话,叫她请假二天去放请帖。”
“是!妈妈!”王行莉笑逐颜开地拨着王行明的大哥大号码……
……
王行明接了王行莉电话后,去找张秀梅说:“我哥哥要结婚了,刚才我三妹打来电话,叫我向局长请假二天去放请帖,请局长批准。”
张秀梅很高兴地说:“读书王要结婚了,什么时候举行婚礼?”
“七月十二日,即下个星期六。”王行明笑着回答。
“这真是太好了!”张秀梅一笑说:“我批准!我批准!不过,你也应该给我一张请帖,给刘伟一张请帖,给刘求一张请帖,到时候我一家三个人都要去参加读书王的婚礼。读书王名声这么大,我们都心仪已久,只是没有机缘去拜访,如今正好藉此机会去一睹读书王风采。沒有请帖,去是不好意思,你就给我一家面子好了。”
王行明踌躇不决,这张秀梅一家都要去参加王行义的婚礼,好像相亲一样,人们一定认为跟她有关。本地风俗只有最亲的人才会一家都去参加婚礼,外亲中是舅舅、姑姑、阿姨、亲家、姐夫等。第二代的表叔、表哥就没有了。张秀梅一家三人若去她家参加王行义的婚礼,就难免被人疑为亲家。这怎么行呢?她面红耳热起来,说:“这恐怕不合适吧!况且去喝酒是亏本的。”
张秀梅见王行明踌躇不答,就已明白了王行明的心思,暗想王行明真厉害,竟然立即想到这一点上。这时听了王行明的话后,微笑说:“我是你的领导,去喝你哥哥的喜酒,也合乎情理。刘伟很敬重你哥哥,藉此机会去拜见,也未尝不可。刘求虽是上辈,但对本市后起之秀非常爱惜,也对你哥哥素昧平生,藉此机会认识。至于庆贺上的亏本,原是天经地义的嘛!”
王行明听了,只得苦笑说:“既然张局长这么说,那好吧!”
“如此,多谢了!”张秀梅含笑说:“你哥哥结婚这几天很忙,有时间来上班,没有时间来上班,就在家帮忙好了。”
“谢谢张局长!”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