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AA中心小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叶如高一笑说:“咱们是一家人了,你就不必这么说。”说完,各拿了这些东西一起下楼,搬上小车。叶仁吉早在车边等候,宋清清检查了叶仁吉的东西,问:“东西全都带了吗?有没有忘记拿需要用的东西?”
“衣服、课本、簿等都带了,米等也带了。”叶仁吉说。
原来,叶如高、宋清清对叶仁吉非常不疼爱,叶仁吉读书时都是自己收拾,生活上吃的东西也自己收拾,然后乘上小车,由小车送去学校。这已成了习惯。
“米是不要带的。我家里有米,一年接一年也吃不完,平时一年中常粜出十几担稻谷,自家的米总比去市场籴来的米好,所以不必带米。以后我就带一些米给你们尝尝看,是不是比籴的米好吃?何况自家吃的米打农药掌握及时,距离收割时间都在三十五天至四十天,不但人吃安全,而且米糠给猪吃也安全。”
“既然这样,仁吉米就别带了,明天去婶婶家拿吧!”叶如高笑着说:“一个星期五各给仁吉、行义五十元开支,够不够呢?”
“太多了!”王行义说:“一般开支一个星期一元至二元左右就绰绰有余。我家有腌菜、腌萝卜带去学校,就不要花钱买菜了。”
“那么少怎么够呢?”宋清清心中暗叹,王行义家庭那么穷,当然给行义的开支是那么少了,一元,二元钱能买什么呢?便接着说:“行义,苹果之类的果品也要买吃,多吃营养丰富的东西,不要带腌菜、腌萝卜去学校吃,不要省钱,挨饿。从今以后的开支不能与以前相比,你如果省吃俭用,吃瘦了,伯父伯母会生气的,懂吗?”便拿五十元给王行义,五十元给叶仁吉。
“是!伯母!”王行义说:“现在有伯父伯母送‘顺风’的那么多钱,不必再拿了。”
“这是开支的钱嘛!”宋清清严肃地说:“行义收下!”
王行义只得称谢收下。
叶仁吉是一声不响,毫不客气地收下。
赵玉珠向叶如高、宋清清告辞,王行义恭敬地说:“伯父伯母保重,小侄下次再来向伯父伯母再领雅教。”
叶仁吉一句话也沒有说,
小车缓缓地驶出公司,向赵玉珠家驰去……
……
CC公司是在市内,距王行义家只有五公里半,与AA中心小学距离六公里。王行义家,距离AA中心小学也是五公里。AA中心小学与CC公司、王行义家的王家村是一个三角形。南村距CC公司和A公司距离五公里左右,距离王行义家有二公里。南村去王行义家有两条路可通,一条是经过CC公司或A公司去王行义家,一条是直接去王行义家,那只有二公里。当时划分割片这六个村孩子在AA中心小学读书,叶如高、文有为等六个公司总经理原是属于这一片,他们户口是这几个村的,所以他们的子女只能在这个AA中心小学读书。
首先,六大总经理的子女在AA中心小学读书都各雇用一个保姆,但学校反对保姆,六大总经理提出让他们的子女读书三年,就把保姆撤回。学校也勉强答应。谁知才读了一年级下学期,F公司总经理杨文昭的儿子杨向友与一个小同学打架,保姆当然是护着杨向友,打了那个同学。那个同学的父母知道这件事,立即到学校要打还杨向友,老师阻止后,那个同学的父母不肯罢休,并招集亲戚十几人闯入学校,把保姆打倒在地,要打杨向友时,幸得老师把杨向友藏起来。这事闹到教育局,教育局为了息事宁人,让公安局拘留了保姆十五天,并开除了杨向友。
杨文昭因儿子无法读书,要求AA中心小学办个寄读的手续,让杨向友到城里读书。AA中心小学因杨向友的保姆闹事,引为学校奇耻大辱,不肯办理。杨文昭找个与教育局有熟悉的朋友帮忙,教育局也认为不能让这个小学生读书半途而废,道德上讲不过去,便去AA中心小学劝说校长等。校长勉强办理了杨向友的寄读手续,让杨向友去另一个偏僻山区小学学校读书。
从那次闹事后,学校要把有保姆的学生全部开除,叶如高、文有为、李如平、张清良、吕文向只得撤回保姆。
AA中心小学有六辆接送学生的校车,当时读书,星期六上午还有课,上午课上完同学们便上了各自回家的校车,六个村分别有一辆校车,。星期日下午,校车分别去接学生们来学校。
学校临近的二个村的学生没有住校,校车早晨去接学生来上课,中午在学校吃午饭,放学后,校车就送学生回家。
……
AA中心小学在北村大队。当时这几个大队人口少,即王家村大队只有一百多户,不到二百户。各个大队都有办小学。不过只办到小学三年级、四年级,在自然村借村民的大厅为学校进行教书。一个学校只有一二个教师。有的学生读三年级、四年级就到AA中心小学读四年级、五年级。AA中心小学那时的学生数一个年级还不到二个班。后来人口逐渐发展,学生也多了起来。可是三个大队还是没有建学校,依旧权借大队部或借用村民的大厅教书。
后来大队改称村,村民们有的跑到外地搞生意,向生产队交副业金,一个月十五元至三十元不等……再后来,村中人们见这些跑到外地搞生意的人发了一点财,于是人们接二连三地向外地跑。农田责任制后,人们跑出去搞生意的更多。有搞食品的,有承包学校食堂的,有包工地的,有联系医院让他承包什么科的,有办厂的,有搞物流的……各种各样的都有,五花八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没有钱的人只好去给人们打工……
这样一来,有很多夫妻都出去搞生意,有的一家都去,把孩子带在身边,去外地读书。有的在外地娶妻生子。各个村中只有六七十岁的老人在家,他们的孙和孙女都跟着父母去外地,在外地读书。各个村的学生已经极少了,而这些学生基本上是村干部的子女和家庭非常困难的人在家的子女,王家村的赵玉珠就是一个例子。
教育局见各个村小学的学生很少,有的一个班只有几个学生,有的班一个学生都没有,只好撤去这样的学校。即AA中心小学的周围几个村学校都撤了,教育局就把这几个村的学生读书划入AA中心小学读书。那时几个村的学生合并只有二个班。就王家村来说,一年只有二十个左右学生,有的村不到十五个学生。后来有的学生又被父母带去外地,最后AA中心小学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了。王家村一个年级的学生只有十个左右,南村只有七八个学生了。
教育局因为村民反映这样读书学生来去非常不方便,教育局就给AA中心小学买了六辆校车,学生来回由校车接送。那时还没有办幼儿园,孩子是七岁才能到AA中心小学读书。
王行义才六岁的时候,村中学校的教师就撤走了,七岁就去AA中心小学读书。
……
AA中心小学的教师一般是一个男的一个女的教一个班,从教小学一年起教到小学毕业。教一年时,这两个教师好像是学生的保姆,既要教学读书,又要照看学生,提防学生摔跤、打架,连上厕所还要跟随。午睡时还要去看学生有没有盖好被子,提防感冒。晚上,这两个男女教师分别睡在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照顾学生。在天寒地冻之时,半夜还要起来看学生们有没有把被子盖好!吃饭的时候,教师带他们到食堂,坐上自己固定的座位,吃早饭、午饭、晚饭。教师陪着他们一起吃。

读二年上学期也是这样。读二年下学期的学生就自己下米罐,拿去食堂炊,中午下课后,到食堂辨认自己的米罐,拿到食堂吃饭的座位后,去买菜。食堂中大柜桌上排着各种各样的菜,有青菜、鱼、肉、海鲜……各种各样,价格不一样,吃什么自己挑,有钱的学生吃高级的菜,沒有钱的学生连青菜也买不起,只好咬着牙把饭咽下去……
所以,这所AA中心小学读书的第一年学费比读五年还贵了几倍,读二年级就便宜一点,读三年更便宜,与读四年差不多,五年收费多了一点。
因为读一年、二年的学生,男女两个教师简直是他(她)们的保姆,教师也很累,奖金比较高。还要火食办好一点,还有果品,一天吃四次,这是全班统一的,学校规定的。
教师教他们到三年级,才比较轻松。但教到小学将毕业这一年,抓得很紧,因为这是毕业班,非同小可。如果有一二个同学能考上县第一中学,那么,学校名誉就好了起来,教师的奖金也多了一些。可是这多年间,学校沒有一个考上县第一中学,校长也多次被教育局批评,全校教师多年来没有被升调。校长邱峻山一直在观察学生的成绩,从一年级起直到应届毕业班看有没有希望能考上县第一中学的学生,来挽回学校的名誉。可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了,他常常长吁短叹,常常愁眉锁眼,常常惶恐不安地到教育局开会,去领受其他校长对他投来蔑视的目光,去接受领导的批评……可是他沒有办法去挽回学校的名誉,没有计策使这些跟他多年的教师晋升,或调到条件好的学校教书。他智术两穷,只有望洋兴叹!如今四年级还没有发现突出的人才,应届毕业班中也没有希望。一年级、二年级也没有聪明绝顶的学生。因为没有聪明绝顶的学生是考不上县第一中学的。只有三年级中最有希望,那个家贫如洗的王行义两科成绩加起来沒有一次在一百九十九分,更没有一百九十九分以下的。三个女同学一个文敏、一个郁香英、一个王秋平,这三个女学生成绩平分秋色,每个人在每一次期中考、期末考,两科加起来都是在一百九十五分左右,一百九十五分以下的较少。教过十多年书的邱峻山,对学生们平时的成绩判断他们能考上什么样的学校招收分数线颇具经验,其实,颇具慧眼的邱竣山,从王行义读一年时就已注意到了,并了解了王行义的家庭情况,深怕王行义因家庭穷负担不起,读书半途而废,与教导及教师进行研究,把对王行义的学费等能减免的全部减免,来减轻王行义家庭的负担。他在研究会上坦白地说:“以我观察,王行义同学是为挽回本校名誉的唯一希望,也是挽回咱们全校老师面子的唯一希望。我认为如果王行义尚不能挽回本校的名誉和全校老师的面子,那咱们还教什么书?期中考、期末考两科都是满分的考不上县第一中学,那就是咱们的命运合该如此了。”
教师们认为校长说得对。
教导对方玉柳、郑文顺说:“希望方老师、郑老师为本校名誉着想,时时注意王行义同学的学习状况。我听说方老师、郑老师叫王行义、文敏、郁香英、王秋平审阅本班同学的作业,这会不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请方老师、郑老师斟酌而行。”
“本校名誉我也有份嘛!”方玉柳一笑说:“至于我与郑老师叫王行义等四个人审阅作业,更加促进他们的进步,他们能看出作业中对与错,说明学习没有退步,这不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请教导放心吧!”
郑文顺说:“至于他们星期日审阅作业,晚上没有读书,这问题不大,就如王行义,他反正语文全本都会背诵,数学全本会做得很多了,有不会做的则旁敲侧击问方老师,方老师已知王行义的用意,故意一一解释,他便也会做了。其他同学沒有这么做。你们如果不相信,就随便去考未教的课本,就知道王行义的学习程度。”
“哦!那真是天才!”教导诧异地问:“你未教的语文,王行义为什么会知道!难道你也故意教给王行义吗?”
“我没有教!”郑文顺说:“语文他不认识的字就翻看字典,不能解释的翻看词典,所以,语文他不需要问我。”
……
这次,邱峻山、方玉柳、郑文顺正忧虑王行义因家庭穷能不能读书半途而废的事,却偶然来了叶如高,在邱峻山、方玉柳、郑文顺的帮助下,叶如高认王行义为侄儿,并要培养王行义。这使邱峻山、方玉柳、郑文顺喜出望外。邱峻山把这事告诉了教导和教师们,众人俱各喜笑颜开。
读书好不好也给老师带来了偏心偏向,读书好的同学是得到老师的疼爱,读书不好的同学,老师当然不会疼爱。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站在读书好的同学一边。一次,王行义与李小三吵架,李小三对王行义面对面咳嗽,王行义说:“你这么沒有礼貌,向我对面咳嗽,几百万细菌跑到我嘴中,影响我的健康。”
李小三大怒,他个子大,认为打得过王行义,挥手就打,王行义闪过,顺手捡起一块石头投掷过去,正打中李小三胸膛。王行义就跑,李小三就追,那时邱峻山正站在门外,王行义抱住邱峻山的腿说:“校长,李小三要打我。”
邱峻山见果然李小三追来,立即喝住:“李小三,你为什么打王行义?”
李小三说:“他先打我,用石头打中我的胸膛,我当然要打还。”
王行义说:“他向我对面咳嗽,我说:你这么沒礼貌,向我对面咳嗽,几百万细菌跑进我的嘴里,影响我的健康。他就打我。我打不过他,怎么敢打他呢!”
邱峻山疾言厉色地对李小三说:“行义同学说得对,你向他对面咳嗽,没有礼貌,他说你的几百万细菌跑进他的嘴,影响他的健康,这也沒有错,你自己不承认错误,还打人家,这样行吗?你读书不好,不去想好好读书,团结同学,却无理取闹,去打你们的班长,真是岂有此理!班长是你们班的领导,除了老师之外,他最大,你懂吗?快向你的班长赔礼道歉,承认错误。”
李小三踌躇不前。邱峻山严厉地说:“你不向王行义同学赔礼道歉,认错,我就对你的爸爸妈妈说明原因,把你开除。”
李小三听了,吓得瑟瑟发抖,他读书不好,每个星期回家都被爸爸妈妈非打即骂,如果被开除,不被爸爸妈妈打死才怪。他急忙上前对王行义说:“班长!我错了,今后再也不敢了。”
王行义一笑说:“知错能改就好,希望你以后不要对着同学咳嗽,对面咳嗽太没有礼貌了,也会传染给别人,这就影响别人的健康。”
“我以后再不会这么做了,再不敢这么做了!”李小三连声说。
“那你去吧!”王行义笑着说。
“是!谢班长!”李小三说完,立即跑了。
邱峻山对王行义语重心长地说:“行义,你是班长,是班里的领导,不要跟同学们吵架,吵架会影响威信,你说,对吗?”
“对!”王行义正色地说:“校长说得对!我一定听校长的话,这事以后不会再发生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