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木匠造蒸汽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说大汉朝的木匠,最多的在许昌受聘于荀家,而最好的在襄阳。
因为最好的木匠就是猪哥哥的岳父黄承彦。
诸葛连弩,木牛流马,自行舟……皆是黄家的陪嫁。
而任木与黄承彦关系老铁,皆是因为2人是师徒。(老仁被安排去带娃,以及养身体了)
师傅说话徒弟怎能不听,这不急忙忙从襄阳跑了过来,连带30个大师级的徒弟。
都来到韩王府邸,安置好家业后,(大师都有单间住房)最先制造的就是齿轮,跟着是滑轮,再着是圆球。
要造的不是木质,而是钢制的,当然先造好木质原形,再用石膏或陶土制模具,再把钢水倒入。冷却后再敲掉模具,磨掉碳焦后就得到齿轮了。
圆球也是不难,用圆规画圆,造好圆形木板,将里面镂空。将一木棍对等切开,夹住圆心跟2个圆边,如Φ形状,包上陶土。固定好位置后,均匀旋转木棍,等陶土干了,用蚕丝线慢慢切开模具,取走多余的陶土,闭合模具,倒入钢水。冷却后敲掉模具,打磨过后就得到完整的钢球了。
有了完整的钢球模型,后面制模就简单多了。直接包上石膏,凝固后切开,取出模型,倒了钢水。冷却后敲掉石膏就得到圆球了。
有了众多木匠的加入,我所画的图纸很快便被制造出来。从一个齿轮到一台榫接的蒸汽机,可以说汉人的智慧是外族人难以想象的。
当看着第一台蒸汽机强而有力的驱动着齿轮,虽然只有3匹的马力,可用来拉起200公斤的铁锤足够了。当锻造室响起了当当当的声音。
所有铁匠都震惊了,”这个家伙真大力啊!这个家伙不觉得累啊,这个家伙只吃木头……“
蒸汽机的研究跟生产交给了戏志才。
当第一台蒸汽机成型,我就要求宅邸绝对保密跟安全。所有人员不能随便进出,出入口都设置了关卡,出入需接受检查,没有批文不能出入。周围都布置了暗哨跟明哨,而安全的管理交给了程昱。
钟繇被安排到新建的钢质锅炉里烧玻璃,其实玻璃真很简单,配方直接写了出来,连材料哪里采集,哪里购买,如何制造都写了。需要的只是一一试验,操作,并培养熟练工。
煅烧好的玻璃水,直接倒在我培育的微生物溶液里,因为溶液密度大于玻璃2倍,玻璃直接浮在表面,而微生物的强酸性导致玻璃里的空气上排。冷却速度会更快,凝固后,便取得了完美平整的玻璃。

玻璃的产量很大,所以平面镜的产量很大,其他靠培养美感的吹法,款式设计有玻璃杯,试管,玻璃罐,玻璃管,漏斗,碟子……计划培训200人。
随着第一块玻璃的成功制造,便开始了水银镜子的制造,直接从朱砂里提炼汞,也就是水银。将亮闪闪的锡箔贴在玻璃面上,然后倒上水银。水银是液态金属,它能够溶解锡,变成粘稠的银白色液体,紧紧地贴在玻璃板上(不要问我锡箔是什么,笨蛋都知道,汉朝就有卖)
因为水银剧毒,所以这个镜子厂,只是安排了少量工人,并配发了口罩与头帽。(不是不想造铝镜,只是没有时间去找铝矿。)只有50名工人,早班7点到13点,午班13点到19点一人一天只干6小时,并设有严格的制作流程。
很快汉朝第一块镜子出厂了,后面直接开始量产。
钢制轴承交给了司马微
因为钢球已经造出,而汉人的工匠又是造车轴的专家,轴承简直就是图纸画出,半天后便造出来了,主要难度只是球体的大小问题。
也是从出产品便开始量产,并设计了流水线,计划培训工人100人。
关于车轮的制造只是交给荀攸一个任务免得他无所事事,汉朝造车业其实是很发达的,而车轮只是从粗大的木质改为细小的铁质而已,铁匠们一看图纸已经了然于胸。
直接开始量产,由荀攸设计流水线,计划培训工人100人。
当车轮都造出来的时候,黄承彦和他的的徒弟们已经按照图纸造好了四轮马车。
由黄承彦设计流水线,计划培训200人。
可当我坐着四轮马车走山路的时候,我就后悔,没把微生物橡胶造出来……
想造的东西太多了,需要的东西也太多了,回想步子迈的有点大,要招聘那么多工人需要厂房,需要住宅,需要饭堂,需要澡堂,还需要生活物资,和解决生理需求啊。
于是我把戏志才、荀攸、钟繇、程昱、司马微、黄承彦、阎象都叫到一起开会商量着如何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办法主要靠买,汉朝的铁很贵,木材、竹子却极为便宜,用现有材料组合了一台切木机台,连上一台蒸汽机,便轻易生产木板了。
计划也做好,剩下的建造就交个他们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