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林杨论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话分两头。
被陈敏压了许久的抚恤金发放一事终究还是要拿出来讨论的,起因则是朝廷的抚恤金已经运至平南关,杨佩纶也已经清点完毕,准备连同南军自己的抚恤金一同往下发放,可是林允贞这回却坐不住了,主动出击,突然找到杨佩纶,询问是否遵照每人十三两银子的定额,哪知杨佩纶根本不知道这件事,被林允贞问得发懵,只好回复林说一切听凭陈帅调度。等杨佩纶回头找到陈敏了解林允贞呈文的来龙去脉后,便坚决不同意多数发放,两人竞相向陈敏呈文进言,各说各话,弄的陈敏不胜其扰,终于决定离开平南关,亲往南军驻地升帐,让这两人当面说个清楚。
陈敏没让那些主将参与帅帐会议,他明白他们的立场,但既然是议事就不能搞“人多势众”那一套,所以陈敏只叫了林允贞和杨佩纶,还有曾泽,便于从中调停。
这一日,久无人处的南军元帅帐正式开始议事。堂上坐着陈敏,旁侧坐着曾泽,两边一个林允贞,一个杨佩纶,大家见面免不了寒暄客套,待到曾泽命四周兵士退下,陈敏手中的“惊虎胆”一落,几人都正襟危坐,准备口舌交锋了。
率先发难的果然还是林允贞:“我请问杨大人,我南军的钱款到底还剩多少?”
杨佩纶分毫不让,从一开始就摆出寸土必争的姿态:“南军的家底,我也不知道,我也不能知道,朝廷有规矩,各军总领只有一人,除了陈帅,谁能说出南军家底?要说得出来,岂不是坏了规矩。”
林允贞被噎了回来,自然不肯相让,回敬道:“杨大人说得有理,那我这么问吧,我南军府库里还能不能拿出五万两银子?”
杨佩纶反问道:“为何要拿五万两银子?”
林允贞片刻不迟疑,立刻抢白道:“就为战死的一万七千弟兄!”
杨佩纶也不犹豫,好似早有准备,回道:“那也该是三万多两,何来的五万两?”
林允贞有些急躁了,近乎喊道:“死在家门口的给二两银子,死在万里之遥就不能多给一两吗?”
杨佩纶虽非行伍中人,但多年身在军旅,也早就习惯了这样的场面,脸上全无惧色,用中气十足的声音回道:“银子是给阵亡者家人抚恤用的,这和将士在哪阵亡有什么关系呢?”
林允贞激动地几乎要站起来:“杨大人说得轻巧,你可曾见过尸横遍野,血肉横飞?”这句话里已有几分威胁,曾泽看看陈敏,陈敏仍旧不语。
杨佩纶也很激动,在他自己看来,他这是据理力争,是在维护朝廷法度,作为臣子,他为自己有这样的机会而感到荣幸,同时,在他眼中,此刻坐在对面的林允贞就是意图破坏朝廷法度的贼子,就是阴谋篡逆的奸人,对方越是“蛮横无理”,就越是显得他“坚贞不屈”,于是他慨然回答:“我的确未曾见过,但林帅见过那些饥荒年饿死的贫苦百姓吗?”
林允贞不耐烦了:“这和抚恤将士有什么关系!”
杨佩纶反而气势更盛:“今日你林帅大口一张,多拨出去一万七千两银子,难道这些银子来年不要从百姓那里再收回来吗?即便我们不收,朝廷也不收吗?”
林允贞意识到杨佩纶这是在罗织罪名,愤而反驳道:“我说多发抚恤,我没说不让朝廷收税。”
杨佩纶得意了,他知道林允贞胆怯了,于是加紧进攻的步伐,反问道:“那你是什么意思?还是说,你是要胁迫朝廷遵照你的意思?”
林允贞知道自己这次落了下风,只能避开这个话题,说道:“杨大人能说会道,一张嘴就把我林允贞从杀敌立功的将军说成了胁迫朝廷的奸佞,我既然说不过杨大人,便也就不再争了。那我此次出征受陛下封赏,得银五万两,我自己拿出一万七千两,充作将士的抚恤,总可以了吧!”
杨佩纶真是喜形于色,林允贞这句话是真正的大逆不道,但他刚想抓住机会攻讦林允贞就被曾泽给打断了。

曾泽严厉批评林允贞:“允贞,朝廷的军队难道要你私家的银子吗?胡说八道什么!”
林允贞方觉自己失言,脸一下吓得煞白,华朝自立国以来,对武将最大的提防就在于对其公器私用,培植私人武装的担心,林允贞刚刚脱口而出要用自己的钱赏赐军队,这是明明白白地僭越,是公然把朝廷的兵马视作自家的护卫。曾泽抢先杨佩纶一步,对林允贞明斥暗保,同时缓和帐内紧张的气氛。
林允贞赶紧表示自己情急之下,一时失言,向曾泽、陈敏都认了错,也给杨佩纶行了个大礼。
杨佩纶看见林允贞行礼,又见陈敏和曾泽都盯着他,知道这回不能再做文章了,故说道:“林大人也是出于公心。本来嘛,今天在这里议事,说来说去,都是对事不对人,出了这个帐门,我可什么都不记得了。”言罢大笑起来。
帐内几人也都笑了,林允贞即便心有余悸,也挤出几分笑容。
陈敏终于开口:“我看,这抚恤的定额还是按照成例来吧,等以后我南军的手头宽裕了,再统一上调抚恤例银也不迟。”陈敏终于亮明了态度,支持刚刚在论战中“胜出”的杨佩纶。
林允贞知道自己刚才丢人了,哪里还敢再说什么呢,只能听凭陈帅决断了,一场争端就此也算平息了下来。
曾泽见林允贞无精打采的样子,对他说道:“允贞呐,刚接到的消息,白奇要来了,你去迎迎他。”
林允贞一听,便觉精神一振,林、白两家是世交,白奇又是林允贞自小的好友,二人关系甚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白奇,与林允贞同庚,是华朝水师统领,朝廷二品大员。白家统领华朝水师已历数代,自从武祖朝白家先祖白离受命创建水师以来,华朝的水师统领就一直由白家人担任,足见圣恩荣宠,信任已极。
翌日,林允贞连夜骑马赶到平南关不远处的兵渠,这是武祖朝下令开挖的一条兵粮运输要道,专供军事用途,目的在于沟通平南关和水师驻地武陵,沿途层层设卡,要求来往船只必经查验,既保证它在需要时畅通无阻,又保证它不至于在战时被敌人利用逆势而上,可谓万全。而此次,白奇就是乘船从兵渠而来,使命则是前往洛江,巡防沿江边务。
洛江是华朝与南边益国的天然屏障,除了华朝在西南方向有一块跨江领土外,两国的其他疆土全部都是被这条洛江隔开。益国是华朝在南方的头号劲敌,两国同宗同族,语言文字,习惯风俗完全相同。实际上,益国的创建者都是在华朝开国战役当中争鼎失败的前朝诸侯,华益两国相互之间的杀伐也从未停息,已经延续了上百年,双方死伤可谓伏尸百万。所以,洛江两岸,华益两国都设有千里江防,谁都不敢稍有怠慢,白奇此番南下巡视,也是依循常例。
林允贞在水边骑马伫立,但见水面行来两艘兵船,其中一艘的船头安坐一威武俊朗男子,似玉面书生一般模样,但又严肃不可侵犯。那人也看见了林允贞,赶紧站起来,着人为自己披上了战袍,准备下船。
林允贞骑着马,对船头那人喊道:“自此淘浪去,江海寄吾身。”这诗是白奇当年自况。
那人快走两步,立于船头,向着林允贞拱手行礼。回道:“小弟拙作,大哥见笑了。”因白奇比林允贞小了两个月,故也以兄相称。
一边厢白奇下船,一边厢林允贞下马,二人快步相聚,彼此许久不见,都有些激动,虽都身着战甲,也拥抱致意。
两人叙旧几日,而后林允贞亲自派兵护送白奇去洛江边视察水师防务,余下不表。
正当南军这边稍稍安定,表面平和的时候,北军和朝廷却都不平静,汹涌波澜,此伏彼起。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