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秦可卿死亡之谜 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曲子中的“箕裘颓堕”四个字至关重要,因为它揭示了秦可卿“淫丧”指的是什么,揭示了贾府衰败的根本原因,所以我们对这四个字绝不能忽略,一定要弄清楚它的意思,它的内涵。关于“箕裘”的来历,蔡义江编写的《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是这样解释的:
箕是簸箕,裘是袍。《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意思是说,善于冶炼的人家,必定先要子弟学会缝补皮袍,为炼金属、烧陶土修补器具作准备;善于造弓的人家,必定先要子弟学会做簸箕,为弄弯木竹、兽角制成弓作准备。
从这个解释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箕隐弓,裘隐袍。“弓”谐音“宫”,与“裘”连起来的话,就是“宫袍”的意思。而“宫袍”就是“黄袍”。“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指的就是“箕裘颓堕”,就是黄袍堕落,就是龙床被淫人霸占。这个曲子实际上是影射雍正在“虎兔相逢”之年,在皇宫上演了“黄袍加身”的一幕,造成了“一损俱损”的恶果。而这一点也体现在了贾敬身上。
贾敬“守庚申”的阴谋终于得逞,他“黄袍加身”的梦很快就变成了现实,对此书中有明确的暗示。天香楼上演的《双官诰》,就是在影射这件事。什么是《双官诰》?《双官诰》指的是贾元春晋封的事,也就是秦可卿临终前对凤姐所说的“非常喜事”,具有“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这件事发生在贾政生日的那一天,当时元春在“临敬殿”被封为“凤藻宫尚书”,同时又被加封为“贤德妃”。这就是《双官诰》,这就是“非常喜事”。脂批在第十一回的《双官诰》戏名后面这样批道:“点下文”。这个“下文”,指的就是发生在第十六回的这件事。
《双官诰》顾名思义就是同时晋封两个官衔,同时坐上两个位置,而元春的晋封正好如此。那么这是两个怎样的头衔,怎样的位置呢?两个头衔一个代表“金”,一个代表“玉”。“凤藻宫尚书”指金位,也就是皇位,“贤德妃”指玉位,也就是东宫太子位。我们经常提到的“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说的就是这两个位子。“诰”是皇帝的诏书,那么元春晋封的诏书来自哪里呢?它来自“临敬殿”。这是什么地方?从名字可以看出,此诏书来自贾敬,或者说来自由贾敬主宰的东府。这里是“火”的天下,是阴谋的策源地,是“箕裘颓堕”的祸首。“临敬殿”恰恰说明,已晋封的元春不是真元春,而是假元春。《双官诰》这出戏,完全是“临敬殿”自编自导的一出闹剧,与圣旨无关,与名正言顺无关。但不管怎么说,贾元春的晋封让“黄袍加身”成为了现实,让贾敬达到了一步登天的目的,成为了他朝思暮想的“神仙”。
但是,“双官”晋封的次序却暴露了其得位不正的事实。先被封为“凤藻宫尚书”,再被加封为“贤德妃”,这就等于是先被封为皇帝,再被封为太子。这个次序与正常的册立程序正好相反,谁都知道,皇位继承人的确立,一定是先封为太子,再立为皇帝,没有倒过来做的。“临敬殿”的做法可谓倒行逆施,让其篡位的事实暴露无遗。

雍正一直宣称自己是奉诏行事,而且还出示了《康熙遗诏》作为证据。那么,雍正继位时有没有先皇的诏书在手,他所出示的《康熙遗诏》是真还是假?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人们争论不休,又怀疑的,也有相信,但谁也说服不了谁,结果难有定论。那么书中对此有没有交代呢?当然有,作者通过六宫都太监夏守忠宣旨的情节,将这一事件的真相和盘托出,使得这桩谜案终于有了结果。
谁都看得出来,元春晋封的消息在贾府自始至终都是口口相传,并没有任何真凭实据,就连贾母和王夫人都蒙在鼓里,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贾政被请进宫后,贾母就一直“心神不宁”,不停的使人“飞马来往报信”,打探消息。她显然不清楚,即将发生的事情,究竟是祸还是福。
在此之前,六公都太监夏守忠,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前来宣旨,而且他的举动有两个明显的破绽:第一是,他名为宣旨,但却“并不曾负诏捧敕”,只是“口内说”而已,大有假传圣旨之嫌。第二是,他宣旨的内容是:“特旨:立刻宣贾政入朝,在临敬殿陛见”。说白了,就是让贾政赶紧到“临敬殿”去见皇帝,不得有误。然而,恰恰是这“临敬殿”三个字露出了马脚,让这个“陛下”的真伪清晰可见。。
圣旨应该出自哪里呢?应该出自西府,出自贾母之手,因为只有贾母才有颁发元春晋封懿旨的权力。可是,此时代表皇权的贾母和代表嗣子正统性的王夫人却都成了局外人,对宫里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夏太监口中的“陛下”她们并不认识,也从来没有打过交道,怎么突然就成了“陛下”了呢?不仅贾母一脸的疑惑,就是荣府的人也是云里雾里,由于合家人“心中皆惶惶不定”,所以才让人不停的打探消息,了解情况。最后还是奴仆赖大前来通报消息说:“小的们只在临敬门外伺候,里头的信息一概不能得知。后来还是夏太监出来道喜,说咱们家大小姐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后来老爷出来亦如此吩咐小的。如今老爷又往东宫去了,速请老太太领着太太们去谢恩。”这个情节说明,贾母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对此只能被动接受。夏太监是“阴人”的代表,是“火”的象征,由他来宣旨,恰恰说明后宫已经变成了“阴人”的天下,变成了“火”的世界。
由此可见,雍正所说的“奉诏继位”完全是一派胡言,他手上根本没有康熙的遗诏,更不可能是康熙指定的接班人。那么,康熙遗诏在哪里呢?在北静王手上,那串“圣上所赐”的“鹡鸰香念珠”就是遗诏的象征,就是继位的凭证。(未完、待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