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禁海内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姚启圣得了圣旨立刻马不停蹄的赶往福建,姚启圣走后不久,福临便接到了邓世昌的折子,折子上内容大概是我大清国善马背上驰骋,不善于海面作战,现西方战船发达,特别是日不落帝国,我国应该现他们学习,派留学生,我们应师夷长技以制夷。福临看了折子感慨万千,很赞同邓世昌的想法。
早朝时福临依然让范文程读折子,范文程清了清嗓子读道:“臣水师提督邓世昌遥请圣安。臣于顺治四年领水师提督一职,至今已一年矣,臣虽小有成就,但仍不够强大,最多只能与台湾水师一战,其根本问题在于我们战船落后,没有新式战船,臣甚是担心我大清水师之未来,若要我大清国水师无敌必先利其器,利其器就得学习他国这精锐技术,引进新式战船。师夷长技以制夷,臣不才却也愿意远赴他国求学,成必归来,不成愿客死他乡。”
范文程刚读完便有一大臣站出来弹劾邓世昌他道:“臣以为应该立斩邓世昌稳定军心,他长别人志气,灭他国威风,绕是该杀。”
不少大臣附议,他们认为:我大清国乃天朝,国力乃天下第一,其他国家应来朝觐,就算不来,听闻大清国也会闻风丧胆。
福临感慨万千,好在自己知道这部分历史,才不至于昏庸无道误国误民,当时的人们就是因为不思进取,太过迂腐才导致中国深受帝国主义蹂躏,才有那部屈辱史。
“迂腐,庸俗!”福临训斥道,“我等不学习怎么上进?不上进怎么变强?不变强怎么让我大清国天下第一?”
“这……”大臣们觉得皇上说的不无道理。
这么一说福临热血沸腾:“师夷长技以制夷啊,他们西方强国的先进技术我们可以学来然后消灭他们,这样才能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朕实话告诉你们,北边沙俄对我们窥测已久,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跟我们开战,还有有一个叫大不列颠的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他们的海战才是天下第一,为了来日打败他们首先我们就得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然后才是用他们的技术打败他们。现在就连一个小小的台湾水师都对付不了你们还好意思说我们大清不必要向别人学习?我告诉你们,人家早就有荷兰的新式战船了,打不赢就是因为我们的战船样式过时!我们不应该闭关锁国故步自封,敞开国门相互交流才是强国之道。”
众臣皆服,拜道:“皇上声明。”
暂且不说此事,且说迁界禁海,此事进展极不顺利,毕竟是老百姓世代生活的地方,是他们的祖业都不愿意离开。官兵只好采取强硬的态度,不愿意走的便拖走拉走,有些百姓不满与官兵起了冲突,官兵拔刀就杀一天之内出了好几起命案。
“姚总督,大事不好了,出大事!”施琅急匆匆的来找姚启圣,姚启圣正在写奏疏,听施琅的声音就知道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了。

于是他放下手中的笔问道:“施将军,发生什么事了?”
“姚总督,出了命案了,那些百姓不同意内迁,有人与官兵发生冲突,然后官兵拔刀把他们杀了。”由于着急施琅声音发颤。
“什么?”这出乎姚启圣的意料之外,姚启圣他知道此事会棘手,但是没想到会如此难办,他转念一想也是,谁愿意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呢?死人是不可避免的。
“以后十条以下的命案不用跟我汇报。”姚启圣道。
施琅刚走出总督府,看见一队百姓被官军绑了起来正向这边走来。便又折回去,“姚总督,不好了,姚总督。”
姚启圣有点不耐烦了:“又有什么事啊,我不是跟你说了吗?十条以下的命案不用跟我汇报。”
姚启圣头也不抬,边说话边奋笔疾书,他正要向朝廷递奏疏。
施琅不知该怎么说,拉起姚启圣道:“您还是跟我出来看看吧。”说完拉起姚启圣就往外走。
刚到门口姚启圣便看见那些被官兵绑起来的百姓,便问是怎么回事边给百姓松绑。
一名主簿上前道:“姚总督,这些刁民放不得啊,他们刚才手里拿着锄头要去挖您的祖坟哪。”
姚启圣一愣,手上停止解绳子,突然坐在地上,带着哭腔道:“列祖列宗啊,是姚启圣不好对不住你们哪。”说完站起来,走到那些百姓的前面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抱拳道:“乡亲们哪,是姚启圣对不住你们,让你们背井离乡受颠沛流离之苦,但是朝廷不会忘记你们的,朝廷已经在那边给你们准备了耕地,耕牛,种子,还有房子,乡亲们启圣求你们了走吧,”说着竟然留下眼泪跟那些百姓磕了一个头,姚总督亲自磕头那些百姓哪里受得起?连忙跪下磕头。
这时姚启圣又道:“乡亲们,到了那边都会好的,你们都走吧,啊,启圣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走的时候都留一封家书给你们尚未回家的亲人,让他们早日回家,若是他们不帮着叛军你们也不用如此了。”
听了这番话,那些百姓开始动了恻隐之心,慢慢的起身回去了。
翌日,百姓们很自觉的走了,他们走时都留下来家书与不忍离乡的眼泪。
待百姓们走后,姚启圣故意不漏风声,待郑成功率军进入那些没人的村子,那些原本住在那的士兵看见家书后归心似箭,都想第一时间去寻找家人。
埋伏在一旁的施琅见时机已到命人点起火把对明军道:“各位如若放下武器便可免死还可以见到你们的家人!”
郑成功军中的士兵听到此话军心打乱都想投降,郑成功为稳定军心率先发起攻击。但这时士兵无心再战,只有少部分人誓死效忠郑成功,他们本想掩护郑成功逃走,可是谁知郑成功坚决不走,最后战死。
郑成功死后,其子郑经即位,朱万银听说后十分痛心,追封郑成功为忠武侯。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