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海霹雳施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半个月后福临总算是回到京城,原本想好好歇一歇的福临却接到兵部急报,说是朱万银称帝朝廷有不少前朝旧臣附逆,叛军声势浩大,势如破竹他们称顺治是伪皇帝,福临看了这奏折差点晕过去,就在这时又传来多铎反叛的消息,福临只感觉脑袋嗡嗡作响,虽然多铎造反是意料之中的,但是福临还是有点不适应,“来人,来人!传薛仁贵!”
不久薛礼便来到御书房,福临道:“爱卿哪,多铎的事怎么样了?”
薛礼道:“回皇上的话,多铎被臣围困,不需多时便可围歼。”
福临因为气过头声音颤抖着说道:“不必留活口,见到多铎,立即已违反罪杀之。”
薛礼道:“臣遵旨。”
“去吧”福临有气无力的道,“吴良辅把范文程和军师叫来。”
这薛礼前脚刚走范文程与刘文成便来了,他们一齐叩拜道:“臣等叩请圣安,望皇上以龙体为重。”
福临摆了摆手道:“朕没事,你们把今儿的折子给朕看看。”
范文程与刘文成相视一眼,他们知道皇上想知道朱万银的叛军打到哪儿了,可是就皇上如今的身体状况他也经不起打击了,“皇上还是以龙体为重啊。”
“拿来!”福临怒喝道
二人不得不地上折子,这福临这会儿哪还有力气看折子他早就瘫坐在椅子上,于是便叫他二人读。
范文程翻开折子道:“臣甘肃巡抚周文叶冒死禀报,逆贼猖獗官兵不敌,我甘肃三千大清勇士包括臣将壮烈殉国。”
范文程念完刘文成翻开一道奏折念道:“臣陕西巡抚孟乔芳冒死禀报,逆贼朱万银即将兵临城下,甘肃已失陕西不保,臣将血战到底不让寸土。”
接着范文程又翻开一道折子念道:“臣湖广总督洪承畴冒死禀报,湖南湖北贵州尽失,臣无颜面对皇帝陛下,无颜面对湖广百姓,决心战死沙场以报皇恩。”
“臣……”
福临听着听着只觉得那声音越来越模糊,自己心里越来越闷,那范文程和刘文成只见福临“噗”的吐出一口鲜血然后不省人事。
“叫太医!”吴良辅赶紧去找太医。
太医看过后说福临一时气急攻心,孝庄太后问他们怎么回事,范文程便将读奏折一事如实禀报,孝庄叹了口气道:“唉,真是难为他,六岁登基,八岁就亲政了,先后千里亲征,平定西川,南巡遭伏,唉,没过过一天安稳日子,希望他下辈子不要生在皇家。”
“皇上忧国忧民励精图治实乃我大清黎民之福啊。”
“母后……”龙榻上传来了福临虚弱的声音,孝庄太后问讯赶去龙榻前探望,福临有气无力的问道:“母后,儿这是怎么了?”
孝庄太后见福临这样也是十分心疼毕竟是亲骨肉,她哽咽的道:“儿啊,你病了。”
“会死吗?”
“不会的。”
“那就好,儿还得主持朝政呢,那朱万银攻我半壁江山,我岂能叫他春风得意,我要把失去的领土夺回来!”
“皇上,兵部又呈急报。”鳌拜进来欲言又止。
“说!朕撑得住。”
“郑成功水军袭扰福建边境。我八旗勇士善陆战而不善水战,恐怕难以击敌。”

福临想了想道:“我说的没错的话福建水师提督是施琅吧。”
“正是。可他毕竟是个汉人哪。”
“拟旨,值此危难之际,卿当不负重托,保家卫国,今台湾郑成功来犯,命卿为福建总督,总览福建军政行朝廷生杀大权。”
下完之后福临道:“你不信任这个施琅是有原因的吧,这施琅施琅,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我朝初期重要将领。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明郑军的重要将领。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施琅,施琅借故杀了曾德,因而得罪了郑成功,郑成功立即诛杀施琅的家人,施琅逃走,父亲与兄弟被杀。由于亲人被郑成功杀害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施琅投降清朝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我说的不错吧。”
鳌拜道:“正是。”
福临坚定的道:“此人极善海战,朕告诉你,我大清朝向来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用了就要相信,说不定以后别人还给他送个外号啥的,比如海霹雳啊,之类的。”
“是,皇上明鉴”鳌拜虽然嘴上这么说可心里却不见得,他认为这完全是一个小娃儿在得病后胡说八道罢了。
福临并不是瞎说的确有依据,只是不能说罢了,剧史料记载: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明郑军的重要将领。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施琅,施琅借故杀了曾德,因而得罪了郑成功,郑成功立即诛杀施琅的家人,施琅逃走,父亲与兄弟被杀。由于亲人被郑成功杀害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施琅投降清朝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先后率师驻守同安、海澄、厦门,参与清军对郑军的进攻和招抚。1681年(康熙二十年),李光地推荐施琅,康熙帝采纳了李光地的意见,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加太子少保衔,施琅积极进行攻讨台湾的部署准备。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决定攻台,命施琅与福建总督姚启圣一起进取澎湖、台湾。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对台湾水师获得大胜,郑克塽率臣民降清。施琅在收台后反驳当时清廷内部有人提出“宜迁其人,宜弃其地”的意见,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施琅因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施琅逝世,赐谥襄庄,赠太子少傅衔。施琅死后与其妻王氏、黄氏合葬。泉州城内有靖海侯府和施氏大宗祠。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