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机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荣没有答应别里虎台,也没有拒绝。他用沙刘二不日将灭为借口,建议高家奴再等等。
“高大人一旦回去,沙刘二必有戒备,就不会再自投辽左。我有个意见,不太成熟,斗胆,……请尊使回去给左丞大人讲讲,你看行么?”
“甚么意见?”
“我的愚见,不如先哄了沙刘二入辽左,歼灭了他,然后再打大宁。这样做,有四个好处,其一,沙刘二在辽西为主,来辽左为客,老虎离了山,便没了威风,好打。其二,沙刘二一死,大宁孤木难支,也好拾掇。”
“其三呢?”
“其三,不瞒尊使,高大人的旧部,大部分都被我解散了。高大人回来,辽左那么大的地方,总得有人驻守吧?辽西没了沙刘二,往盖州的道路变得畅通无阻,左丞大人如果愿意,完全可以派些军马前来,……协助高大人驻守辽左,对么?”
言之有理,辽左好大一块地盘,很富庶,让给高家奴,何如自己来要呢?别里虎台有些意动,问道:“其四呢?”
“其四,沙刘二一走,辽西空下。左丞大人若有兴趣,大可接管。”
辽左加上辽西一部,别里虎台沉吟不语,良久,问道:“沙刘二确定要去辽左?”
“关铎在的时候,他就三番两次要求。尊使不太了解沙刘二此人,这个人,对伪宋主公忠心耿耿,一心要去救驾。我前些日,送了封信给他,答应让道。估摸着,就这两天,会有回信来到。不敢说稳成,九成的把握还是有的。”
“他若借道,会在何时?”
“超不过今冬,至迟明年春天。”
别里虎台瞅了瞅李荣,等到明年开春?黄花菜也凉了!打的好如意算盘,丢个胡萝卜出来,轻巧巧几句话,见不着半分真格儿的,便想诳了搠思监死心塌地,出苦力帮你压制潘诚么?
他斩钉截铁,不容置疑地道:“左丞来辽东,自七月至今,四个月了。圣上诏书不断,催促得很紧,明年开春万万不行。这么着,本官代左丞大人答应你,给你半个月的时间,沙刘二不来,高大人就得回盖州。”
“大雪刚停,天寒地冻的,路上不好走。”
“二十天。”
“二十天?”李荣皱着眉,掐算半晌,为难地道,“尊使常在军中,并非寻常纸上谈兵的腐儒可比,肯定知道,几万军队的转移,不是儿戏,总得给他些时间。催促得急了,我怕,会不会引起他的疑心?”
“一个月。”
“尊使,……”
别里虎台怫然不乐,道:“李荣将军,不必多讲!最多一个月。”
“好吧。但有一点,沙刘二军卒精悍,我必须全力以赴。辽左这边,一动上手,广宁哪儿?”
“你放心,一个月内,担保大宁没空管你。”
一个月的休整时间肯定不够,够的话,别里虎台也不会给他。聊胜于无罢,邓舍不再要求。高家奴实在出乎意料,打乱了他既定的计划。好在他向来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来打辽阳前,备下的有第二条应对。
别里虎台来的隐秘,除了信使、张扬等寥寥数人,无人知晓;走的同样隐秘。邓舍挑了两大箱宝物,一箱送他,一箱送搠思监。随意陪着吃了些饭食,别里虎台引了伴当,连夜离开了辽阳。
没空儿接着宴席,李荣把那信使叫来。
“信物交回来了么?”
“已经交给张将军。”
“送信之事,与外人说过么?”
“不曾。”
“高家奴在鞑子营中,你知道么?”
“回将军,搠思监看管甚严,小人没机会接触外边,委实不知。”那信使跪倒在地,诚惶诚恐,向李荣请罪,“失职之罪,请将军处罚。”
两次送信的人,都是这个信使。第一封信为手书,与送给奇氏的信一样,朱升找人写的,没盖上都总管府的大印;写信之人早已处死。第二封为口信,这个信使口传送达。两次的信物,皆为奇氏的回信。
李荣看了他良久,森严说道:“没有机会接触外边是理由么?”张扬二话不说,拽起信使,拖拉出去,寻处僻静角落,手起刀落,砍了他,
他先前不杀关夫人,言道等小明王亲自处置,为的向三军宣示仁义。
如今,高家奴未死,搠思监以盖州为交换条件,一个月后就要摊牌。李荣不可能让出盖州;
他才以平乱护驾为号,杀了关铎,自居忠义。他怎么能杀沙刘二?
但是,不杀沙刘二,不让盖州,搠思监就会放任大宁。没了搠思监的压力,甚至有可能他还会反过来去推波助澜,沙柳二的性格,会放过辽阳么?辽阳战略之要地,位处辽东腹心,得辽阳者,得辽东。沙柳二铁定来犯。
李荣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来稳定内部。他必须先下手为强,尽可能地提前除掉所有、有可能会引发的人、事、物。
杀信使,为防备搠思监将他诈降当真,宣示给等人。
杀关夫人,则为断某些人的念想。反正他已经表过态,关夫人也送走了,正如他所说的,道路不靖,散兵溃勇处处尽是,做得漂亮些,估计不会有人怀疑。
是夜,总管府饮酒夜半。
次日一早,李荣升堂议事。
议事的所在,他没选择平章府,便在总管府中。李荣心思缜密,当此敏感的时刻,尤其需要注重细节,不能叫别人抓着半点把柄。再一个,他既然请了沙柳二来辽阳主事,即便做戏,也要做到十分。是以,宫中、平章府都封了门,虚席以待。
大宋辽阳行省的衙门大部分都在辽阳。
元制,行省的丞相、平章政事称宰相,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称执政官,合成宰执。宰执的权力很大,兼领军民,时人称“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以宰执为中心的行政机构又被称为“外廷”,宰执也被视为“外宰相”。
故此,行省的直属机构很多。
宰执之下,有左右司为其幕属,处理行省的文书案牍、日常政务,并协赞行省大政方针的制定。朱升,便是左右司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首领官。首领官之下,设有吏员,处理日常事物,与上都总管府吏员的设置相仿,人数极多。
左右司幕府之外,又有检校所、照磨所、架阁库、理问所、都镇抚司等。
检校所主治文书,有误者正之,谬者绳,过者抑之,稽滞者董之,颠倒错乱厘而治之,等等的责任,简而言之,它就是行中书省的御史台。官位品级上也相仿,宪台监察御史为正七品,行省检校为从七品,刚好差了一层。
照磨所管钱谷出纳,营缮料例。架阁库掌省府的籍账案牍,档案之类。理问所为行省的审判机构,职责在理刑狱,它的官员品佚很高,比左右司的最高长官还要高。左右司官轶最高的郎中,从五品;理问所的理问官则轶正四品。
都镇抚司,本归行省枢密院,后来行枢密院罢,都镇抚司保留,移归行省下属。其职责“统摄军政,发号示令”,统领行省内各万户府之兵。都镇抚司官员的任命由枢密院负责,不关中书省事儿。
按道理讲,兵荒马乱的,它应该是最有实权的一个机构。事实恰好相反。辽阳行省各个机构俱全,各负其责;唯独都镇抚司,连个空架子也没有。小明王倒是想派官儿来,隔着千山万水,根本就来不了。
来了也没人听。关铎可以放权民政,军政这一块儿,他怎么可能放手。
诸府司官吏加在一起,数百人。关铎为了笼络辽阳土著的民心,大肆派官,九品以上有官职的,也将近一二百个。这些人中,除了少数死忠分子,大部分投降。连带军中将校,两百出头,总管府议事堂不大,站都站不下。
院子里,人挨着人,头碰着头,摩肩接踵,密密麻麻站满了。
李荣好有耐心,方敬亭……等相陪,一个个见面。不分尊卑,不论高下,许多人他早就听闻过,到底他曾为关铎的部属。他和颜悦色、谈笑风生,官职低的给他行礼,他扶起来;官职高点的给他行礼,名望高的老者,他与之对拜,或者还以一揖。
总而言之,他一点架子没有。慢慢地,消除了众人的紧张与不安。
“我知道诸位在想甚么,也知道诸位在怕甚么。岭北什么地方?实则蛮夷之地。李荣什么人?一个大老粗,小卒出身的家伙,从山高皇帝远的蛮夷之地而来,……会不会大开杀戒?”
李荣不进堂中,转到堂前台阶,含笑望着众人,如此说道。
良玉笑,道:“将军言重。

此时听李荣如此一说,他双腿发软。
“言重了?哈哈,良玉说的不对。”
“我李荣,虽然是个粗人,但是忠义二字牢记心头。关平章交通鞑子,是为不忠;无罪杀柳大清,是为不义。如此不忠不义之人,天理难容!我提兵来此,非为私欲,上为主公,下为百姓。”

“将军忠义,天地可鉴。”
“关平章没在乱中,说实话,我很悲痛。我大宋在辽东能有今天的局面,关平章功不可没!奈何他一时走差。人死如灯灭,功名罪过歇。君子扬人之善,我会上书主公,为他争取死后哀荣。”
“将军仁义,关铎之幸。”
“仁义不敢当,是非自在人心。我有一句话,讲给诸位听。”
众人拜倒:“卑职恭听。”
“关平章的错,是他的错。我心中有数,与众位无关。马将军、李将军、方大人、良大人,各位与我有患难之情。你们的难处,我非常清楚;你们对主公的忠诚,我也非常了解。关平章之事,我写好了奏章,不日呈给主公。主公诏书下来前,暂时任命如下。”
二百来人,同时支棱起耳朵。
“良玉,原左右司郎中,勤勉敬业,勇于任事,劳苦功高,有目共睹。兹,拔擢参知政事。”行省,参知政事二员,从二品。左右司郎中,从五品,一下子越级拔擢五六级,令人不可置信。
良玉险些以为耳朵坏了,方补真捅了捅他,他才反应过来,喜极而泣,磕头不已,高呼谢恩。
“方雨停,原架阁库管勾,刚正不阿,耿直敢言,虽少于文,然重于厚。兹,拔擢检校官。”行省,检校二员,从七品。架阁库管勾正八品,提升了一级。但意义绝不止一级这么简单,架阁库的重要性远比不上检校所。
李荣有过征求方雨停的意见,他意料之中,稳稳当当拜倒,叩头领命。
“赵忠,原辽阳翼元帅府下万户,悉心竭虑,乃心王室。兹,拔擢汉军旗参将。”胡忠杀了关铎,邓舍称赞他忠于朝廷,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胡忠拜倒谢恩。
“李静,原辽阳翼元帅府上万户,老成持重,足智多谋。兹,拔擢汉军旗参将。”
李静拜倒:“但有将军令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李荣此时的军职,也不过总管。总管拔擢两个万户为总管,拔擢一个郎中为参知政事,听起来荒唐,却没人觉得好笑,有兵马有地盘,就是草头王。总管也好,平章也好,虚名罢了。
“李敬,原辽阳翼元帅府上万户,襟怀坦荡,有兼人之勇。兹,调任盖州万户府上千户。”
邓舍得了盖州后,设置有万户府,赵过任的万户。行政建制上,盖州本归辽阳路,归辽阳管辖,但是人人皆知,盖州的万户府其实与辽阳翼元帅府相当。千户,其实便是总管。这叫做明降暗升。
李靖有伤,邓舍免了他谢恩。
其他诸如开城门的宋举等人,无论军官、降官,凡有功的,全部拔擢。无功无过的,留任不动。有小过而异心不明显的,调去闲职,派人暗中严加监视。身居重位却不了解、无法信任的,像对待良玉那样,明升暗降,不动声色地架空。空出来的实权位置,统统改由从上都带来的官员担任。
将近午时,官员的任命告一段落。
李荣留了各府衙的首领官及军中将领共进午饭,其他大小官员,纷纷退散。饭后,商讨了阵修葺城墙、安抚民心诸般要事。时间紧急,李荣没多闲话,三言两语分配了任务,方补真等人各自忙各自的去了。
李鬼、张玉等亲近军官们没走。
张玉道:“将军今日任良宇为参知政事的决定,实在太好。连得罪过将军的人,关铎的亲戚,将军都可以放过不杀,不但不杀,还拔擢任命。满城文武官员的心,一下子就定住了。”
李荣一笑,不置可否。
“不要这么说,良玉身为左右司郎中,协调六曹、处理政务的能力还是有的。冷他些许时日,待时局安稳了,尚得重用。”李荣缓缓摇头,简单评价了良玉,然后问道,“降军改编的怎样了?”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良玉这些文官儿,眼下来说,稳住就可以了,有上都亲信参与,民事政务这一块儿,暂时可保无虞。关键的,仍在军事方面。
“遵照将军的命令,去粗存精,两取其一。有赵忠、良玉、李靖等人相助,进展顺利。截止昨日,已得精兵三千。其中,六成皆为两年以上的老卒。来自淮泗、河南、河北一带,自主公起兵日起,就已经从了军的也有不少。”
张玉、邓勇负责的这项精兵事务,两人由衷赞叹:“不愧经年老卒,选拔出来的,个个精锐。”
辽阳降军四万余,李荣打算全留下来,四万多人,一次吃下。他计划分两步走,第一步,淘汰弱者,去掉兵油子,打乱原有编制,取精悍两万,集中力量改编、操练,尽快地化为己用,纳入正规编制,以之为日后野战、攻坚的主力。
这部分精锐,又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留在辽阳;一部分调去盖州,与洪洗像快要带过来的上都援军调换。上都,沈阳援军数千,李鬼带来一万来人,李荣自带三万来人,合计四万余人。这么一来,辽阳城中降军的比重,就无足轻重了。
第二步,淘汰下来的两万人,不解散,编为屯田军,也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给盖州,一部分给上都。这两个地方地广人稀,正缺劳力。尤其上都,汉人少,派过去常年驻扎,加强了地方防戍能力,关键时刻用得上;同时也有利提高汉人比例,加快同化蒙古人的速度,可谓一举三得。
“趁着雪晴,抓紧点。我给你们五天时间,必须挑选好。”
张玉等人虽不知搠思监与邓舍的秘密交易,不知李荣只有一个月的缓冲时间,却也看的出辽阳局势的险峻。张玉、邓勇严肃接令,道:“请将军放心,五天之内,必能完成。”
“甚好。”
军中无戏言,他两人下了军令状,邓舍宽心许多。他问起另一件事,道:“城中粮草、辎重,数量检查出来了么?”
负责这事儿的,蒙赤罗,
蒙,道:“好叫将军知晓。关铎为了过冬,从纳哈出围城前起,就接连派出征粮队,搜括周边州县粮食极多,足可保证五万人马三个月的需用。至于辎重,许多毁在前后两次的守城中,末将已经吩咐过左右司,命其征调工匠,看看能不能修复一批。”
“坚甲利兵。只有军卒的精锐,没有器械的精良,称不上虎贲。辎重方面,需得下大力气。不仅修复,也要制造。我记得关平章搜检了许多的工匠,叫左右司征些民夫,连同工匠们,按日给粮钱,一日三班,日夜不停,赶造军械。”
“是。”
李荣拍了拍蒙的手臂,笑道:“这几天累坏了吧?昨夜宴席,又没睡好,你这眼圈可都黑了,李静他们送了我不少的东西,人参补品也有,一会儿你拿走点,每日喝上一碗,大有帮助。”
蒙感激,道:“多谢哥哥赐予。”
“自家人,不说两家话。”李荣顿了顿,道,“攻城时,女真营出力不少,你报来的功劳簿我看了,就按你报的,赏。有几个特别骁勇的,加倍赏赐。”蒙头回带军,全按他报的,不抹他面子,笼络了他。格外赏赐骁勇的,叫女真军知道,真正掌握他们生杀大权的是谁,立了主帅的威信。
蒙年纪稍大,带兵经验不足李荣。。李荣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他们,可都是你的袍泽,空闲时候,多交流,恩威并重,才得军心。”一席话娓娓道来,真如兄长提点弟弟也似,蒙很是感动,连连称是。
“你们几个,也要如此。张玉,宿将也,带兵打仗的本事,比你们强得太多。平时可多去张玉军营中,好好学学,不懂的地方,多多请教。”
张玉连连谦让,李鬼、邓勇等人恭敬应命。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并非人人皆为韩信。
絮絮拉了会儿家常,说了会儿贴己话。李荣神色一正,道:“以前屠了城,,我。的命令。今入辽阳,我也有一条军令,诸位请听了。”
张玉诸人,拜倒听命。
“乱入民宅,强抢民女,掳掠民财者,无论军职,斩。”
众人凛然接令。
“张杨,给诸位将军各自取些人参补品,回去罢。”
——
1,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元代“内立中书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在全国范围内重新划分大的行政区,把吐蕃、畏吾儿以外的统治区域,划为中书省直辖地腹里和十个行中书省进行统治。
这种大行政区的划分是元代的一项创举。后来因尚书省之设置行中书省有过改称行尚书省,尚书省罢后,又恢复为行中书省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