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猴三的罐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大小:


第一卷 简单生活 第52章 猴三的罐子



叶丛想到李霸王,是因为他看中了县劳动宫边上的那排门市。
上世纪八十年,中国很多地方兴起了大建影剧院的热潮,常住人口只有五万多人的北通县也不例外。短短几年间,在原有的北通电影院基础上,又建了文化宫、劳动宫两处大型影剧院。一时间,小小的北通县竟形成了处处莺歌盛舞,天天高朋满座的局面。但没过多久,随着录像厅、台球厅、旱冰场等娱乐场所的兴起,这些影剧院的客源被迅速分流,就如同其飞快地崛起一样,又飞快地衰败下去。
县劳动宫就是其中之一,它隶属于县劳动局,处在中心大道的中心部位,地理位置优越。不知道什么原因,当二十年后,县里绝大部分的影剧院都拆除了,变成了沿街的门市的时候,独独劳动宫保留了下来,历经数十年而屹立不倒,成为全县唯一的大型演艺场所。
劳动宫边上有一条小街,横穿过中心大道,小街路旁紧靠着劳动宫外墙,劳动局盖了一排平顶的门市用来出租,租金则用来给职工发福利。
因为劳动营的长寿不倒,这排门市也十分长命,随着县城中心区的不断变化,这些门市也几经倒手,经历了由衰到盛,又由盛到衰的起伏过程,却依然保留着,没人去动。
从现在开始往后的十年间,这条小街正是最繁华的时候,这些门市纷纷摇身一变,成了音像店或是烧烤店,用日进斗金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叶丛正是看好了这十年。他想趁着现在人民币购买力最强的时候,把这一排门市全租下来,时间越长越好,当然如果能买上一两间那更好。他要利用这里迅速地积累起原始资本,为他下一步的计划做准备。
这些门市有十来间,每间大约有二十来平米的样子。以现在的物价水平,门市的租金应该不高。即使签订了多年的租约,也可以分期付款,只要准备好第一年的租金就可以了,剩下的他可以随挣随还。这对叶丛现在的财力来说,完全不成问题。
这件事能否运作成功,关键就在县劳动局一把手李霸王身上。
第二天刚放学,叶丛因为要去见陈家华,所以就让方小秋和柳若兰先走,又叮嘱她们好好练节目。
方小秋还撅着小嘴埋怨他:“好久没陪我做作业了,你哪来那么事?”
叶丛不好解释,只好向柳若兰求助。她要懂事的多,连忙把方小秋劝走了。
背起书外,叶丛刚出教室,迎面正碰上猴三儿。
这小子凑到叶丛面前,带着一脸的神秘小声问叶丛道:“叶丛,我算是服了你了。今天上午,又有人来收那个罐子,你猜他出多少钱?”
叶丛瞥了他一眼,随意地答道:“二万块呗,还能有多少?”
猴三儿愣住了,满脸地崇拜瞪着叶丛:“**是神仙啊?怎么猜得这么准?”
叶丛猛地踢了他一脚,骂道:“操,嘴巴干净点!”
猴三儿被踢得一趔趄,赶紧赔不是:“对不住,一时激动没管住嘴。不过你也太神了吧!这你都能猜出来?”
“这有啥,前几天我看到有人收了同样的一个罐子,价钱就是二万块。”
“啊,会不会就是收我家东西的那人啊?”
“不好说,要不你让你爸再拖一拖?如果他不要了,就说明是一个人。”
“为什么?”
“你笨啊?人家都收了一个了,还能花大价钱再收一个?物以稀为贵知道吗?收那么多,拿回去腌咸菜啊?”
“啊!”猴三儿有些傻眼,在地上转了几圈,急道:“这么说这事还真拖不得,要不然那小子跑了,我们就白高兴一场了。不行,我得赶紧告诉我爸去。”说完,也顾不上与叶丛打招呼,蹬蹬地往家跑去。

叶丛嘿嘿一笑,也转身就走。他要告诉陈家华,可以收网了。
因为手里也有东西要卖,所以猴三儿始终将他视为同一阵营的战友,因此,叶丛稍一点拨,效果就立马显现。这话要是换成陈家华来说,那只有适得其反的效果了。
所以,一句话是否有效,不在于措词,而在于说话的人。要想达到说服的效果,谈话人必须先想办让对手把自己视为相同阵营才行。这个道理可以说是谈判的第一要决。
到了宾馆,陈家华正在房间里整理东西,坛坛罐罐地摆了一桌子,还真像是在卖酱菜。
他走过去,问道:“陈老板,酱菜怎么卖啊?”
陈家华有些摸不着头脑,反问道:“什么酱菜啊?”
叶丛朝桌子上呶呶嘴。
陈家华明白了,笑道:“这菜可贵了,叶兄弟有兴趣不?一万一坛,随便挑。”
叶丛赶紧摇了摇头:“算了吧,就我那点钱,还不够你半天折腾的,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你叶兄弟是做大事的,富贵的时候还在后头呢,说不定我以后还要借你的光发财呢,到时候可不能往门外推我啊?”
叶丛笑道:“借你吉言,以后如果真能发财,肯定忘不了陈哥你。”
两个说笑了一会,叶丛想起猴三儿家的事,问道:“陈哥上午去看那个青花了?”
“嗯。去看了一下,是真品,我出了两万块,那家人还在犹豫。”
“哦。”叶丛点点头,道:“你明天再去一趟吧,罐子应该可以拿下了。”
“真的?”
“错不了,但是我得提醒你啊,你可不能借机压价,不然我们朋友都没得做了。”叶丛警告道。
陈家华赶紧保证:“如果真能马上收到手,二万块我没意见。”
叶丛始终坚持二万的底线,是因为他对明青花的价格掌握的比较清楚。
前世叶丛曾经在拍卖会上见过一个类似的东西,最后成交价是四十万。参照今后两个时代的物价水平,现在出二万块并不算多。虽然与猴三儿相比,陈家华对叶丛今后的帮助可能更大一些,但他也绝不能用别人的利益来卖人情,这是他做人的原则。
叶丛到这里就是给他提个醒,也没有别的事,于是就站在陈家华边上看他摆弄那些坛坛罐罐。
陈家华与叶丛认识时间并不长,但叶丛的种种表现给了他一种惊艳的感觉,使他存了结交之心。这时候怕冷落了叶丛,左右也无事,就顺便给他讲解一些古董的简单知识。
叶丛前世因为工作的原因,学了一肚子博杂的知识,这其中就有辨别一些简单的古董。但他毕竟只是略懂而已,怎么也比不过专业人士,此刻听陈家华的讲解,两下一对照,顿觉收获巨大。反正技不压人,多学点东西说不定什么时候会用上,所以他听的也十分用心。
陈家华拿起一个青瓷的笔筒道:“这是个清初民窑青瓷。釉面已失光,色沁较深,底沿光滑,因此我断定这是一件传世的东西,虽然不算珍贵,但二千块收的,也算合适。”
说完刚想放下,叶丛觉得有些面熟,赶紧拦住道:“等等,我看看。”
叶丛把笔筒拿到手里,反复端详着,越看越是熟悉,歪着脑袋想了半天,猛得想起来:“这玩艺不和我书桌上放的那个差不多吗?”
“啊,怎么会呢?除非你家那个也是老货。”陈家华道。
“屁老货,我爸花了两块钱在商店里买的。”
“不会吧。”陈家华紧张起来,“难道我这次走眼了?你明天……不,现在就把你那个笔筒拿来给我看看。”
“好。”叶丛点头答应了,回家去拿。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