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正版、古董、和情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大小:


第一卷 简单生活 第132章正版、古董、和情话



在柳若兰为代表的驻地官方和以方小秋为代表的友邦人士的联合调停下,叶丛与顾媚的战争暂时告以段落。硝烟渐息,但余波未了。
不着调的顾媚,异想天开地要用老师的身份压制叶丛,但对叶丛来说,她老师身份却有些不够看。她更像一个麻烦,是隐藏在叶丛生活中的一个极不稳定的定时炸弹。对她,只有警惕,再警惕,如果有可能的话,叶丛恨不得将她用绳栓死,用圈套牢,再丢到十万八千里以外,眼看不着,耳听不见,这才算高枕无忧。
但是,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顾媚住的房子是叶丛的,还教着叶丛班级的体育课,可以说,顾媚已经彻底掺和到叶丛的生活中了,总不能不上学,不管自己的生意了吧。因此,停战协定随时会被打破。
说到生意,锋锐音像店这段时间利润一直很稳定。虽然不如刚开业时那种盛况,但每天的营业额依然十分可观。
受它的带动,北通县城内又陆续开了几家小型的音像店,也是以盗版磁带为主。这种情况叶丛早已预料到了。游艺厅的设备一直没到,那是因为陈家华一直在忙着为他组织正版音像制品的货源。
八十年代,内地的流行音乐事业刚刚起点,内地涌现出许多音像出版社,如内蒙古音像出版社、云南音像出版社、吉林音像出版社等等,林林种种不下数十家,但这时候的内地出版社看重的仅仅是唱片磁带的出版发行,主要工作是选歌、灌制、销售,采取的是短平快的经营理念。他们重视歌曲,好听的,流行的,即使别家出版社已经出版过了,但仍然可以重新包装、重新出版。但对歌手本身却并没有什么想法。
比如八十年代内地天王级的歌手张啬,前后出二十九张专辑,两千多万的销量,出自天南海北的近十家出版社,这在后世是无法想象的。
反观这时候的港台地区,他们的理念是将娱乐当成一个产业来打造。一个籍籍无名的歌手,也许只是形象好,也许只是声音好,但这就够了,他们有一整套的流程,将之包装、宣传、推广,从而打造出一个可以与摇钱树相媲美的娱乐明星出来。
与内地的歌手相比,港台出版的音乐作品选择的余地明显要多出许多,而且“钱”途也比较好。在叶丛的印象中,这时候港台流行音乐,大部分出自广东的几家出版社。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得宜于近水楼台之便,香港许多天王级的歌手初被内地人也熟识,就是通过这几个平台推广开的。
陈家华目前就忙这件事。别以为那时候商品采购像后世那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像买萝卜白菜一样方便,八十年代还是买方市场,社会需求旺盛,人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你想买,还要看人家给不给你这个面子呢。
不过,陈家华这人还算靠谱,他没有推辞,那就说明这事还有指望,后来陆续的小批量发货也说明事情还算顺利。
虽然进货量不大,但叶丛仍然示意钟斌开始着手音像店的转型,广泛宣传正版的好处是一方面,低价倾销盗版,拉大正版与盗版之间的价格差是另一方面。
按照叶丛的说法就是,给顾客留下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印象。多样性的选择最终带来的结果是,销售量并没有明显上升,但利润额有显著的提高。这完全是拜昂贵的正版磁带所赐。
这也不奇怪,中国人太好面子,消费观念始终被爱面子、爱炫耀的心理倾向所主导,与其痛苦不堪地听完垃圾盗版再出去骂娘,不如省吃减用买一张正版拿出去炫耀。于是,在没有过多的选择的情况下,这些面子钱的相当一部分,就流到了小奸商叶丛的腰包里了。
这还不够,叶丛抽时间给陈家华打了一个电话,让他先把游艺厅的事放一放,专心把正版磁带的进货渠道搞顺,等锋锐彻底转型以后,再弄那个也不迟。
陈家华脾气再好也有些受不住了,吵着要叶丛给他开工资。
“你答应帮我收古董的,快一年了,影儿都没见着,还敢理直气壮地支使我,你当我是你们家长工啊?”
叶丛早把这事忘到脑后了,经他提醒这才想起来。
这可不能让陈家华查觉,他连忙打哈哈,竭力描述了一番古董业暗淡的前景,诅咒发誓尽快办成此事,并且不用陈家华出一分钱,用古董支付他的劳务费。陈家华这才消停下来。

放下电话叶丛发愁了,答应的容易,可上哪去给他找古董啊。
下午上自习课的时候,叶丛一直在想这件事,连作业都没心情做了。
方小秋看出他有心事,趴到桌子上,用书挡住头,侧过脸来问他:“叶丛,你想什么呢?”
叶丛叹了口气道:“陈哥让我帮他收古董,不然就拉我们家小秋顶债,你说我能不愁吗?”
方小秋嘻嘻一笑:“别找我,顶债你自己去。”
小姑娘甜美的脸庞上充溢着笑意,朱唇点染,眉眼如画,让叶丛不禁食指大动。
叶丛用肘尖拐了她一下:“晚上去新家复习功课啊?”
“新家?”方小秋一愣。
“咱们新买的那个房子。”
方小秋这才明白过来。
“新家”、“咱们”,这些词语充满了暧昧,这让小姑娘又是欢喜,又是害羞,低垂眼帘,羞红了脸。
“你的家,别扯上我。”方小秋娇嗔道。
“嘿嘿,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千万别和我客气。”
方小秋眼波流转,送了他一个大大的卫生球。
叶丛抬头四下看了看,瞧着没人注意,就贴着方小秋的耳朵,低声道:“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这样的情话,对方小秋这样情窦初开的小姑娘来说,显然具有巨大的杀伤力,她低着头,脸蛋红红的,两只小手捏着衣襟,扭啊,扭啊,良久,才用比蚊子大不了多少的声音道:“嗯,我也是。”
叶丛大乐。这小妮子的脸皮最薄,难得这一番情话能得到她的认同,这算不算是调教成功?
他连忙趁热打铁,试探道:“那晚上你去吗?”
方小秋螓首轻点,声若蚊蚋:“嗯。”
叶丛心里一片阳光。
下课了,柳若兰从座位上回过头,瞅瞅叶丛,又瞅瞅方小秋。
叶丛脸皮厚,镇定自若。方小秋就有些吃不住劲了,顾盼左右,心虚地不敢与柳若兰对视。
“刚才你们两个在嘀咕些什么?”柳若兰问道。
方小秋一个劲地摆手:“没,没嘀咕啥。”
叶丛不能沉默下去了。柳若兰这丫头是在消除领土争端,捍卫主权完整呢。这也怪自己,刚才只顾着逗方小秋了,结果却把柳若兰给忘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两个丫头一个比一个青涩,如果一直像这样形影不离,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自己的性福目标啊?
唉,三个和尚没水吃,两个老婆没饭吃,只得暂时先放一下,先解决眼前的问题才是。
他赶忙笑道:“晚上去新房子复习功课,你去不?”
柳若兰瞥了他一眼:“那你想不想让我去呢?”
叶丛只觉得一股醋味迎面而来,他摸了摸鼻子:“我当然希望大家一起去了。”
柳若兰满意地点点头:“算你识相。”
叶丛苦笑道:“得,给你们补习功课,还得求着你们。这不是贱吗,让我上哪说理去?”
危机解除,方小秋也恢复了正常,想起叶丛发愁的原因,她嬉笑道:“兰兰,你家有古董吗?帮叶丛找找吧,不然他就要拿我顶债了。”
柳若兰瞪了叶丛一眼,一把搂过方小秋:“他敢!”
叶丛正色道:“这事还真就挺急,帮我想想,哪有老玩艺,咱又不是白要,花钱还不行吗。”
柳若兰想了想,有些不确定地道:“我们老家最老的东西就是咸菜坛子了,听说是以前的老人留下来的。”
叶丛的眼睛一亮。前世,买猫求碗的故事他听过不少,一般人家不懂行,明珠暗投暴殄天物的事常有发生。这个年代,人们没有迁移居所的习惯,历经几十代比邻而居的情景在农村十分常见,保不齐哪个猫食碗或是咸菜坛子啥的就是蒙尘的名器呢。
“你好好想想,是多老的老人留下的?”
“多老啊……”柳若兰歪着脑袋一阵想,“好像……大概……似乎……是我爷爷那辈传下来的吧?”
叶丛一下子垮了脸:“姑奶奶,就算你爷爷活了一百岁,那也不过才一百年多年啊,如果那也能算古董的话,赶明我回家去把房子拆了,咱们把青砖扒出来卖钱得了!”
话虽这样说,但柳若兰的话却提醒了叶丛,北通县历史不长,县城里古迹很少。但这不代表农村没有啊。不如,放暑假的时候去柳若兰老家看看?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