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魏延其实是叛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7章 魏延其实是叛徒
在《三国演义》中,空城计使用的背景是马谡丢了街亭。
诸葛亮将自己身边所有的军队都派出去支援,而自己身边只有一些老弱残兵。
这个时候司马懿却率领大军进攻诸葛亮。
诸葛亮抓住了司马懿疑心病很重的弱点,将城门大开,摆出一出有埋伏的样子,最终吓跑了司马懿。
“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张郃击破了马谡军队负责与诸葛亮交战,而这个时候司马懿则远在千里之外的洛阳,根本不可能与诸葛亮交战,因此此事纯属后人杜撰。”
“不过,这还不算什么。”
叶玄淡淡说道:“最让我感到离谱的,还是诸葛亮强行续命的故事。”
“续命?”
“就是诸葛亮在祁连山,点燃七星灯续命的典故吗?”
黄老问。
关于这个典故,相信大家都听说过。
七星灯,也叫招魂灯。
是为延续自己的生命而点的灯。
据说,点灯的人要让灯在七日之内不灭,方可增寿一纪,也就是12年。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了保住蜀国鞠躬尽瘁。
为了征讨魏国六出祁山,劳心劳力严重透支了自己的身体,日渐虚弱的他感觉自己大限将至。
可是自己的任务还没完成,于是便想到了用七星灯的法术来为自己续命。
但就在紧要关头,魏延闯了进来,一脚踢掉了一盏七星灯,吹灭了诸葛亮的点燃的七星灯。
于是,诸葛亮续命失败,命陨祁连山。
或许是诸葛亮被神化后的名气太高。
最后人们把诸葛亮续命失败的责任,全部归咎在魏延身上。
甚至不少人,因此痛骂魏延。
“我就说诸葛亮怎么那么离谱,原来续命什么的都是假的。”
“这么说来的话,诸葛亮还有可能是个江湖骗子啊!”
“确实,续命什么的那一套,有江湖骗子内味了。”
……
黄老师目光望着叶玄:“老爷子,那么真正的事情真相是怎么回事?”
“真相啊”叶玄笑了笑:“真相就是,这是诸葛亮设下的一个圈套!”
“啊?”
众人又是一愣。
圈套?
叶玄继续道:“对的,在魏延踢掉在地上的七星灯后,姜维见状立刻拔剑就要杀掉魏延。”
“但诸葛亮却叹息了一声说:“生死有命,休怪文长,我命不久矣,你们先行退下,让我一个独处片刻。”
“人们陆陆续续走出大帐,诸葛亮嘴角却露出一丝笑意,因为他的谋划成功了。”
“尽管心中想着收复中原,但也知是不可能的了。”
“所以在之前要为蜀国除掉一个祸患,这个祸患就是魏延。”
叶玄说完。
水友们又是一愣。
魏延不是蜀国的大将吗?怎么成蜀国的祸患??
根本没听说过这种说法啊!
“老爷子,何出此言啊?”
黄老师问道。
“因为这个魏延是蜀国的叛徒,早就投奔了司马懿麾下。”
“起初的时候,诸葛亮只是怀疑魏延有谋反之心,但并不能肯定。”
“他明白只要自己还活着,魏延就不敢不听令,但是在他去世之后,蜀国很难有谁能够压制住魏延,于是打着向天借命的幌子来试探到底是不是他。”

“借命的幌子散布出去之后,魏延果然中计了!”
“诸葛亮也松了一口气,于是就有了后来的马岱斩魏延于马下一幕。”
“魏延在死的时候还在喊着“谁敢杀我!“其实他不知道的是,在他踢灭那盏灯的时候,他的命运就已经宣告结束。”
说到这,叶玄的语气停顿下来。
至于向往众人,还有水友们。
早就蒙圈了!
按照这么说来,魏延还真是蜀国的祸患,因为他已经投靠了司马懿。
至于为什么在关键时刻,魏延要闯进来踢翻七星灯,这也能说的清了。
“所以,真实的七星续命阵不是真的续命,而是催命,催的就是魏延的命!”
叶玄眼神露出一丝赞赏。
这在叶玄看来,可能是诸葛亮做的最聪明的一次。
利用这种方式,成功揪出魏延这个叛徒。
“但是,最后蜀国还是输了。”
“对,我记得最后是司马懿家族赢了!”
“谁都没想到吧,三国争来争去,最后竟然成为了司马懿家族的天下吧。”
大家脸色都是有些感慨。
但就在这时。
黄老师问出了一个问题:
“老爷子,整个三国时期,你最欣赏的人是谁?”
彭彭很快抢先说道:“这还用问吗,曹操跟老爷子是朋友,所有我猜老爷子最欣赏的人,应该是曹操。”
“对对对,老爷子刚才还说了,曹操经常去他那里喝酒。”
何老师附议道。
同时。
水友脑海中,纷纷冒出了他们三国时期最欣赏的人。
有欣赏吕布的,有欣赏赵云的,有欣赏关羽的…
总之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自认为三国时期最欣赏的人。
“你说的欣赏,是欣赏哪方面?”
“才华,武力?长相??”
叶玄看着黄老师问道。
黄老师嘿嘿一笑:“总体吧,当然是全部都包括在内了。”
“这样啊…让我想一下…”
两秒之后。
叶玄嘴里吐出一个名字:“周瑜。”
周瑜?
听到这个名字,有些水友很意外,也有些显得意料之中。
一直以来,周瑜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
或许是小说中,因为和诸葛亮的一系列交手,让一些读者对周瑜,贴了一些不太好的标签。
比如,有人觉得周瑜才华不如诸葛亮。
觉得周瑜是个自以为是,心胸狭隘的人,等等…
然而,在叶玄眼中,周瑜竟然是他,三国时期最欣赏的人物?
“老爷子,可以说说你的观点吗?”
何老师显得不赞成,于是如此问道。
“很简单啊。”
“首先第一点,有才。”
“周瑜不像诸葛亮(孔明其实只是内政行家,于军略,要逊色不少,三国演义太瞎扯了,军略上厉害的是他同门的庞统),是个外可为将,内可为相的任务,统兵打仗,可谓千古名将。”
“从赤壁之战的谋划、调度上,可见一斑。不止这几个方面,他在乐曲上造诣极高,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
第二点…………
(本章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