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二章:海上的威胁徐徐而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吃完饭,付完账,孙杰开车走了。
摊主看着远去的汽车,脸上的笑容都快将眼睛挤没了。
阵阵秋风起,长安城去要比往年更加繁荣。
百姓,永远都是一个社会的繁荣的基石。
只需要给予安宁、稳定,他们就会发挥出大量的能量。
汽车停在了皇宫外,如今的这里,是一个巨大的广场。
这个广场上五步一人,十步一岗,有着大量的士兵。
这里是孙杰安危之地,禁止任何人接近。
这么多年的征战,南方的那些士绅们对孙杰恨之入骨,他们跑到陕西刺杀孙杰的可能未尝没有。
所以,孙传庭这些人,禁止任何不明身份的人接近皇宫。
孙杰汽车刚刚来到这里时,就引起了周围士兵的注意。
几个卫兵朝着孙杰走来,当他们看清楚驾驶室中的孙杰,忐忑的表情瞬间消失。
“陛下!”
一个士兵急忙朝着孙杰行礼。
孙杰点了点头,道:“行了,你们忙你们的去吧,我自己进去就行!”
话音落下,一脚油门,孙杰朝着皇宫而去。
没多久,孙杰的车子停在了皇宫的停车厂中。
皇宫里面就有停车场,是孙杰专门修建出来的地方。
停好车子,回到了御书房。
政事还是处理,当了皇帝,并不是说就能享受了。
肩膀上的担子也更重了,要做的事也更多了。
整个国家的前途,全都压在了孙杰一个人的身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外面的月亮挂在了天顶上,御书房中灯火通明。
汤若望带着几个随从,走在长安城的街道上。
他看着街道上面的这繁华景象,不断的叹着气。
“差之甚远,差之甚远啊!”
汤若望回忆着记忆中的祖国,不由的将其与之对比。
可是,不管是国土面积,还是繁华盛景,都远远不如。
长安城内城之中,不准有高大建筑,所有建筑都必须低于皇宫。
这是千古以来的规矩,皇权社会,皇宫是这个国家的象征,更是这个国家的代表。
在如今的长安城中,这一规矩也被继承下来。
尽管孙杰在很早之前,就将这个说法废除了,但是城中的百姓们还是墨守成规,一直沿用了这个法子。
内城就是之间的西安府城,如今,街道早已经被水泥路填补,城中的建筑也焕然一新。
外城就是沿着以前的旧城,重新扩建的城池。
面积很大,新建成的建筑,都使用水泥材料。
如今城外,有大量的水泥厂,加上质量好以及价格便宜,如今的长安城建设,基本上都采用水泥作为建筑材料。
宽阔的水泥路,蔓延向远方,高大的建筑拔地而起。
外城甚至还出现了十几层的高大建筑,在这个是时代,乃是破天荒的存在。
汤若望来到了外城,在城门口的摊贩处,要了一碗饭食。
味道美味,价格实惠,吃的他心满意得。
抹了抹嘴,长出了一口气,随后来到了一栋高大的建筑下。
这是长安城最高大建筑,名叫摘星楼,总共十八层。
要是没有意外的话,恐怕也是这个时代,最高大的人造建筑了。
建筑早已经完工了,外面有能直接从一楼到顶楼的建筑,在正式投入使用前,城中百姓,可以通过外面的楼梯上到顶楼,感受长安城盛景。
汤若望攀爬在外面的楼道上,一步又一步。
年龄不小,但体力还好。
带着随从,没花多长时间,就来到了顶楼。
站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长安城。
站在观景台的边沿,汤若望心中满是感慨。
空气中的香味和欢声笑语,与他记忆中的腥臭街道形成鲜明对比。
不由得让他怀疑,是否,这片土地真是上天眷顾之地。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惊恐天上人。”
心中波澜四起,念出了李白的这首诗。
“要是咱们的教堂,能有这么恢弘,那该多好啊!当欧罗巴的土地上,出现一座百米高大的建筑,以后,谁还敢对咱们不敬?!
到了那个时候,四方来拜,异教徒将会彻底的臣服在咱们的脚下!”
汤若望眼光四射,心中期盼不已。
“唉!”
重重的叹息又响起,他知道自己想的这些事,都是虚妄。
在长安城这么长的时间里,很多地方他都不能去,有时候,甚至连基本的人身自由都没有。
就算他知道这种建筑的建造方法,又如何传回去呢?
在摘星楼待了不久,随后意兴阑珊的回到了居住地方。
坐在昏暗房间中,汤若望取出几张白纸,鹅毛笔以及墨水,在上面写下《大秦帝国见闻录》这几个字。
随后,重新在一张干净的纸上写下:
“这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帝国,从他们第一代帝皇——黄帝建立政权至今,已经有四千年之后。
经历过无数磨难,如今,在大秦皇帝的带领下,将会再次走向辉煌。
听说这个皇帝对土地有着近乎固执的渴望,也不知道是福是祸......”
西方世界的这些权贵们自然听不到汤若望的担心,他们还沉浸在大航海带来的巨大利润中。
当西班牙、葡萄牙以及荷兰在海面上掠夺了无数财富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目光放在了海面上。
如今的海上霸主,是有着“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
美洲的白银和东亚的香料,让荷兰的贵族们沉浸在美梦中。
发达的银行业以及金融的萌芽,催生了无数眼睛猩红的贪婪商人。
他们组建了各种各样的“公司”,把世界各地的财富,尽数往回席卷。
不过,在遥远的东方,有几种东西让他们痴迷。
丝绸、瓷器以及茶叶。
这三大东西,是东西方贸易的重头戏。
西方的贵族们穷苦了很长一段时间,当破落户般的土财主暴富之后,他们便想将从来没有享受过的东西,全部享受一遍,尤其是那些高贵且价值高昂的物品。
已经没落的罗马帝国那残砖破瓦的墙壁上,还留有早已经掉色且驳杂不堪的壁画,上面是他们伟大的皇帝身着东方轻纱的曼妙身姿。

这是一种高贵的物品,比普通人穿着的棉布高贵无数。
这是来自神秘东方帝国的天赐之物,只有最具有权势的人,只有最高贵的血脉才能拥有。
整个西方对罗马帝国极为追捧,连带着罗马帝国喜欢的丝绸,也成了他们的追捧之物。
西方的贵族们翻开了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看着上面的辉煌场景,尽面露渴望。
泉州府,这里有着最早的对外贸易机构--泉州市舶司。
始于南朝,兴于唐宋,终于成化。
不过,明朝中后期之后,这里又成了繁华之地。
海禁虽然严厉,但是比不过走私的巨大利润。
这里的港口,不仅没有因为海禁变得衰败,甚至还变得繁茂。
一艘艘巨大船只在这里停靠,工人们将商人们采购而来的丝绸、茶叶以及瓷器装船。
镇海侯郑芝龙站在港口上,看着眼前装船的货物,脸上的笑容更盛了。
这里是他的兴起之地,也是他的故乡。
港口上的这些商船,全都是他的产业。
这些商船将会从泉州出发,前往爪哇巴达维亚。
这些货物,会去遥远的西方,成为权贵们身上的衣衫,杯中的茶汤以及精美的餐盘。
郑芝龙的商船将会在巴达维亚和红夷也就是荷兰进行贸易,换取他们在美洲或者其他地方弄过来的白银,顺便再采买一些中原没有的香料。
荷兰可不是什么好东西,这么多年以来,郑芝龙没少和他们打仗。
依靠着本土优势,郑芝龙在这里的实力要远高于荷兰。
所以,贸易才能正常且顺利的进行。
不过,荷兰眼馋东方已久,若是郑芝龙的实力颓败,恐怕,他们的兵锋将会直至东南沿海。
黑夜过去,黎明而来。
郑芝龙的商船在破晓的黎明中,由手中舰队护航,朝着巴达维亚而去。
看着海面上遮天蔽日的风帆,郑芝龙笑出了声。
郑芝龙笑的很大声,有人笑的比他声音还大。
北风从南到北,当来到了南边的海面上时,寒冷已经消失殆尽。
从印度洋吹来的温暖海风让巴达维亚这个港口四季如春,温暖怡人。
刚刚享受完春光的巴达维亚暨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安东尼·范迪门走出了总督府,叼着一根烟斗,站在了总督府门外的一座小山丘上。
那不太伟岸的身子中,却酝酿一个大胆的计划。
一想到自己将会成为整个东方最有权势的总督以及最富庶的男人,他那抹小胡子就不停的颤抖。
月光之下的他看向东方,脸上的红唇印清晰可辨。
烟气缭绕,徐徐上升。
“郑芝龙这个家伙,早晚要被我们打败,那富庶的东方帝国,将会成为我们伟大国家的殖民地。
他们的财富、女人,都将是我们的奴隶,杀光他们的男人,掠夺他们的财富!”
月光之下的他,眼睛中满是贪婪的光。
许久之后,他又看向旧港。
旧港在巴达维亚港的西北方向,距离不远。
“旧港,这些恶心的黄皮猴子真不会起名字,早晚要将那里的黄皮猴子杀光!”眼睛中的凶残清晰可辨。
旧港宣慰司,这里曾是郑和下西洋时设置的一个补给点。
但随着大明的衰弱,最终还是丢了这个地方。
在这里生活着大量百姓,一部分是宋末元初、元末明初逃过来的,一部分是郑和下西洋时带过来的,一部分是福建等沿海之地活不下去的百姓。
总之,这里生活着大量的汉人。
异国他乡,哪里会有人在乎他们的感受?
不过是低廉的劳动力罢了,失去了价值,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
除了旧港之外,巴达维亚本地,也有很多汉人。
这是红夷们用尽一切手段,从大明弄过来的低廉劳动力。
当地的土著猴子不好管教,野性难驯,而大明百姓,却是上好的劳动力。
不过,有时候,勤劳也是一种错。
乾隆五年,荷兰在海面上的实力衰退,当地汉人百姓开始反抗。
瘦死了骆驼比马大,“红溪惨案”爆发。
这片土地上的猴子们都是些不服王化之徒,日后,当殖民者退出,他们眼红当地汉人财富,数次屠杀。
有些仇,即便相隔千百年,还是要报的。
九世之仇尤可报乎?虽百世可也!
不过,范迪门可不知道这些事情。
现在的他,已经勾勒一个“伟大”的计划。
“前一阵子,那些肮脏的黄皮猴子跑来买枪,说是他们北边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敌人。
想来这个敌人应该不差,要是能联合上他,到时候从内陆和海面,对这些黄皮猴子发动致命一击,未尝不可占据那里。
到时候,在想办法将这个愚昧的人除掉,那这片富庶的东方帝国,将会彻底成为我们的殖民地。
啊,富庶的东方帝国,啊,如山堆积的黄金,啊,空气中都飘荡着金钱的味道!”
范迪门在月光下翩翩起舞。
郑芝龙的武器,基本上都是从范迪门这里购买的。
他的那些手下,都是土匪一般的人物。
所以,在买武器的时候,将很多消息泄露了出去。
范迪门也知道孙杰的存在,甚至也知道孙杰在哪里以及干过的事迹。
在这里经营多年,范迪门甚至还有内地的详细地图。
这是一群疯狂追逐金钱的强盗,哪怕掉脑袋也不会退缩。
夜色在黎明下逃遁,最后烟消云散。
巴达维亚港口上,几艘“商船”扬帆远航,朝向东方。
一个名叫德尔瑟的中年大胡子站在商船的甲板上,脸上满是讥讽。
“当年黄祸为祸数十年,上帝之鞭鞭打的诸国瑟瑟发抖。
可如今,形势逆转,一头已经老掉的狮子,死亡便是最好的结局。”
德尔瑟没有将东方帝国放在眼中,他取出一根桐木烟斗,装进一些用香料熏制过的烟丝,随后点燃。
那缕缕青烟,让德尔瑟露出了享受的表情。
“真是好味道啊,国内的那些老家伙们,可没有这个福分!”
德尔瑟享受不已。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