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北方大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未几,两人来到芙蓉园门口,又碰到了卢照邻和孟怀良,四人一同进入园林中,在执役带领下,来到一条河边。
只见清澈的小河两旁,搭建了两个巨大的木台。
河西木台上摆放有香炉、桌案、软垫和一应文房四宝,上面坐着二十名国子监生员。
河东木台布置与河西大体相同,不过多了些屏风,让人看不到木台上面的人。
不过从屏风后传来的娇声细语便可知,上面坐着的都是太平书院的女学子。
小河之上,坐落着一艘华美的楼船,船的两侧各有一块木板,连接在河岸两边的木台上。
四人先上到河西木台,再通过木板上到楼船上。
船舱大厅中,太平公主和一位衣着华贵的年轻女子并坐在一张锦榻上。
那女子因与太平公主交好,四人都有幸见过几面,齐齐拱手道:“
“卑职见过公主殿下,见过太子妃。”
华贵女子正是李弘的太子妃,出身河东裴氏,父亲是左金吾卫将军裴居道。
太平公主身子往后靠了靠,莞尔笑道:“四位大才子快请坐吧,打扰到你们的休沐日,本宫深感过意不去。不过想来想去,这场比试的评判人选,也只有你们最合适啦。”
周兴忙道:“殿下说的哪里话,只要您有差遣,卑职赴汤蹈火,都要为您办到!”
太平公主娇笑一声,向一名衣服上秀着蝴蝶的婢女吩咐一声,那奴婢出了大厅,向外面宣布比试开始。
规则很简单,所有才子才女都以辽东大捷为题目,作诗一首,写的最好的四人才能进入楼船大厅,进行二轮比试。
等待时,太平公主与几人饮酒闲聊,谈的自然是辽东战争。
消息是昨天到的,今天朝廷才公布。
不过从今晨开始,民间便有许多小道消息出现,尤其是薛仁贵大战高丽第一猛将明临虎的消息,各种版本层出不穷。
甚至还有一个传闻说明临虎身长一丈(三米多),长着三个脑袋,薛仁贵一开始处于劣势,后来召唤神人附体,这才打败了明临虎。
太平公主等人主要讨论的是武承嗣,太平公主的消息都是从武媚那里问得的,武媚忙于政务,太平公主不敢多问,故而知道的不甚清楚。
王勃知道的更少,要不是他二叔刚刚告诉了他几句,这会根本插不进话题。
当他将听得的唯一一个情报,也就是武承嗣斩首一万一说完后,便没什么好说的,进入旁听状态。
周兴不知从哪里打听到的消息,对战争详情十分清楚。
据他说,武承嗣采用分兵并进,设假营让高丽人中计,大破劫营的高丽骑兵。
随后又在慈悲岭设伏,将高丽主力围歼殆尽,活捉南苏城守将。
唐军进入南苏城时,城内百姓都还不知道,直到第二天一起床,才发现城池易了主。
太平公主听的娇笑连连,太子妃裴氏则比较矜持,只有谈到裴行俭时,才多问了两句。
王勃注意到太子妃眉宇间一直带着忧色,似乎很不快活,忽然想起几天前自家二叔告诉他的一件事。
据说,突厥人打算献一位女子给太子为妾,那突厥女子不仅是突厥最有名的美人,而且是突厥第二大部落首领阿史德奉职的女儿。
莫非太子妃是因这事不高兴?
除了太子妃外,卢照邻也有些无精打采,王勃暗暗猜测他一定是为联姻的事烦恼。
正在这时,一阵鼓声响起,太平公主微笑道:“呀,到时间了,秋蝶,去将他们的答题收上来吧。”
衣服绣着蝴蝶的婢女应了一声,出了大厅。
少顷,便拿着一叠纸进来了,王勃四人各分得十张答题,太平公主让每人从十张中挑选出最好的。

王勃审阅了一番,发现男生员的诗词都比较大气,女学子的诗词则更细腻一些。
总体上还是男子做出的诗词更好一些,但太平书院女学子的文采,也比王勃原想的要强上许多。
正当王勃在两首诗词中取舍不定时,一名婢女进入大厅,细声道:“殿下,宫中一位公公传来陛下口谕,让您进宫一趟。”
太平公主皱眉道:“父皇让我入宫做什么?人家正忙着呢。”
“听说是沛王殿下回京了。”
太平公主眨了眨眼,知道躲不过去了,目光转到太子妃身上。
裴氏急忙道:“太子殿下应该也收到了旨意,我也得赶紧回去了。”
太平公主目光又转向王勃四人,最终停在周兴身上:“周兴,这里的事就交给你啦,本宫会留一队侍卫,比试结束后,你记得将本宫的学生都安全送回府中哟。”
周兴躬身道:“卑职领命。”
太平公主和太子妃离去后,王勃四人都放松了许多。
“沛王殿下今年怎么回这么早,离过年还有好几个月呢。”王勃随口问道。
周兴哼了一声,道:“那位殿下应该是为了回京做打点吧。”
“打点什么?”
“当然是明年参与到与高丽人的作战了。那位殿下自从得知掌院被封为左武卫将军后,便上过奏折,请命领兵作战,不过被皇后殿下给驳回了。”
卢照邻忽然道:“听说沛王殿下天赋异禀,年纪轻轻就善于用兵,曾多次剿灭突厥人的叛乱。”
王勃嘴角一扬,露出一丝嘲讽的表情。
沛王李贤遥领单于都护府,突厥这些年根本没有大的叛乱,都是些小部落的骚乱。
这些骚乱很容易平定,没有任何难度,连打仗都算不上。
然而这些年来,民间总有很多沛王用兵如神的传言,王勃一向嗤之以鼻,没想到卢照邻竟然相信了。
周兴斜了卢照邻一眼,冷笑道:“你要是知道单于都护府的情况,就不会再说这种话了。”
王勃心中一动,忙问道:“什么情况?”
周兴摇了摇头,一脸“要想知道,自己去打听吧”的表情。
王勃心中有些不安,周兴经常与兵部官员来往,一定是听到了什么。
单于都护府是掌管整个北方以及辽东的府衙,尤其是直接管辖着突厥人,听周兴的口气,突厥人那边一定出了什么问题。
因为太平公主不在,四人商议了一番,省略了第二轮比试,通过第一轮题目选出了答题最好的一名生员。
那名生员名字叫姚崇,得知太平公主离开后,并没有来大厅与四人见面,直接拂袖离去了。
周兴得知后十分气恼。
几天之后,辽东大捷的消息传遍长安,成为了百姓们茶余饭后的最佳话题,薛仁贵是话题榜榜首,李勣和武承嗣次之。
不知为何,沛王李贤过去的“丰功伟绩”又被人搬了出来,与这次的话题混论到一起,不少人将他和武承嗣并列为年轻将领中的双星。
朝廷十六卫中,辽东大捷同样被士兵们津津乐道,不过与民间不同,李贤的名字并没有出现在话题中。
这些士兵虽然很多人都大字不识,但大都是上过战场的,李贤的那点战绩百姓们分不清楚,他们却明明白白,一笑置之。
相比之下,武承嗣的名字在十六卫所有将士心中,留下一个不深不浅的痕迹。






立即下载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